融合緝毒、懸疑、愛情多元素,敘事採用雙視角,《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呈現出懸疑劇的新觀感。

經歷數度波折,男女主人公嚴謹、季曉鷗的情感更進一步。但在《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以下簡稱《相遇別離》)最新放出的第28集中,兩樁相隔六年的命案勾連在一起,所有證據再次指向嚴謹……

11月19日,《相遇別離》在優酷獨家播出。劇集開篇由一樁命案的調查展開,在主要嫌疑人嚴謹與咖啡店老闆季曉鷗各自的回憶與講述中,兩人之間的感情以及嚴謹作爲前緝毒警主動臥底販毒集團的故事被逐一揭開。

隨着劇情深入,《相遇別離》在優酷平臺熱度值接近10000,排名劇集熱度榜第一。

手法新穎、信息量大,是《相遇別離》的直接觀感。透過雙視角敘事,故事原貌被層層剝繭還原,並牽引出了“正在進行時”的故事。該劇將緝毒、懸疑、愛情等多元素融合,做到既“並行”也“並重”。

多元素融合,呈現劇集新觀感

《相遇別離》開場,透過刑警問話,男女主人公的回憶揭開了所有人物最初相遇的故事,不同視角的講述呈現給觀衆截然不同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動機。

由此開始,都市愛情故事與緝毒查案交織在一起,相互牽引,在重重矛盾中並行,使得信息量陡增。

比如櫟川之行,是男女主人公情感升溫的關鍵點,而另一邊,同樣來到櫟川的湛羽和上線毒販的行蹤也隨之浮出水面,這是由情感線推動懸疑線的一處典型例子。

反之,懸疑線的推進也在加劇情感線的戲劇衝突。櫟川歸來,嚴謹因爲任務需要刻意疏遠季曉鷗並主動接近小美人,面對小美人的刁難,季曉鷗上門理論、嚴謹的假裝決絕都在影響着情感走向。

將緝毒、愛情、懸疑等多條故事主線適度融合,非線性的敘事結構,讓懸念不斷升級,既碰撞出戲劇效果,也加強觀衆的代入感。觀衆在關注男女主角情感進展的同時,還懸心於案件的推進過程。《相遇別離》一方面擴寬了受衆面,滿足多元的觀劇需求;另一方面,也給出了區別於其他同類題材劇的新觀感。

這種新觀感也體現在人物塑造上。

劇中的男主人公嚴謹,一個人包含前緝毒警、企業家、臥底多重身份,他可以在某一刻瀟灑自如,在另一刻又有極大壓力與隱忍。家境優渥與和諧的家庭環境造就了嚴謹日常幹練而又樂觀開放型性格,而從警經歷和失去好友的傷痛也造就了人物隱忍的另一面。

再如貫穿第一個案件中的關鍵人物湛羽,在季曉鷗和多數人面前,他是一個出身窮苦、內心善良、拉小提琴很有天賦的大學生,而在嚴謹的接觸和調查中,這個年輕人卻有着另一副面孔——遊走在毒品交易場所遊刃有餘的毒販。

多主題融合、多面人物塑造,這些延展着懸疑劇的可能性,而敘事手法上的嘗試則提供了實現這種可能性的一條路徑。

雙視角呈現,敘事手法的一次“嚐鮮”

《相遇別離》故事伊始用一宗分屍案串聯起了劇中所有的關鍵人物。其開場很特別,也極有代表性。

在男女雙視角下,湛羽被害案的始終被逐一解開,人物和故事線也逐漸清晰——嚴謹身負臥底任務、季曉鷗全不知情,雙方對事實的掌握程度不一,這就使得他們在回憶時,對同一時間、同一事件有着完全不同的體驗。

從兩人的初相識,這種AB視角就開始並行。在季曉鷗的視角里更多的是情感線,幾次偶遇後嚴謹對自己開始了猛烈追求;而嚴謹的視角里則是緝毒主線,他最初接觸季曉鷗緣於得知販毒人員在季曉鷗的咖啡店打工,刻意接近以獲取情報。之後,二人的視角不斷交織 。

通過男女主人公二人的回憶,插敘着“既定事實”,而二人對“既定事實”的描述又有所差異。與全知視角不同,這種非線性的雙視角敘事結構,讓懸念不斷升級,在“不知情”與“隱衷”之間切換,既碰撞出戲劇效果,也加強觀衆的代入感。

第14集是全劇的一個“轉折點”,在這一集結尾,問詢和倒敘形式以特殊的方式結束,下一集開始《相遇別離》的敘事方式回到線性結構。對於這種創作手法,《相遇別離》導演曹譯文說,“跳脫出單一視角設定,在這種AB視角下,觀衆彷彿置身於一個雙面謎題中,當兩個視角合二爲一,一切真相就浮出水面了”。

倒敘、插敘,加之雙視角截然不同的講述,劇集前部分給觀衆設置了一定的理解門檻,但這種講述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爲劇集擴容、增加懸疑感等起到了推動作用。 雖然這種方式在敘事節奏方面仍有打磨的空間,但這種“嚐鮮”、給同類題材注入新鮮元素的做法應當值得肯定。

而在講故事之外,《相遇別離》所表達出的價值內核,則爲創作鋪就了更紮實的根基。

有網友表示,《相遇別離》的故事內容讓人將之與海巖的《玉觀音》聯想在一起。同樣是兼顧都市情感與緝毒題材的文藝作品,《相遇別離》在劇中實實在在地給予緝毒警察崇高的禮讚。

當嚴謹警方臥底身份終被證實得以釋放時,所有的警務人員敬禮向“緝毒英雄”致敬;在嚴謹、季曉鷗一同祭拜犧牲的二子時,也與《玉觀音》一樣突出了那一例緝毒警不成文的規定——墓碑上刻字從簡,以防家人祭奠時被毒販打擊報復。

無論是創作手法還是對內容延展的探索,都是爲了提高故事的豐富性,而更關鍵的在於由“並行”做到“並重”,對於文藝作品來說,錨定正向價值,以傳遞向上的精神力量作爲底色方是“並重”的考量標準,這纔是《相遇別離》在手法出新之上更可取之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