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這個社會,對於年輕人來說真的有一點不公平,之所以這麼說,便是年輕人的學歷層次越來越高,但當畢業找工作的時候才發現,大多數人的工資只不過剛剛邁過平均線而已。

正是因爲如此,很多人因爲工資太低以及物價太高,所以便存不下一分錢。當然了,我們認真觀察的話或許也會發現一件事情,那便是收入越高的人能夠攢下的錢就越多,而收入較低的人能攢的就越少,這種現象,的確是有些讓人難以理解。

那麼,爲什麼收入高的人,就能夠攢下錢呢?收入低,難道就不能存錢嗎?日常生活當中的開銷,又該如何縮減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普通人存錢那些事兒。

一、收入越高的人,爲何就能攢下錢?

嚴格來說,當我們收入低的時候,內心對於存錢會產生一種抗拒的心態。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是我們的層次還沒到,說白了每天光是操心柴米油鹽就夠煩的了,還要算計着如何用自己的工資養活一家人,哪裏還有錢存下來呢?

相反,當收入高了之後,在原有開銷基礎不變的情況之下,我們肯定是有錢存下來的。這很容易理解,如果一個家庭平時需要花銷5000塊錢的話,那如果只有5000塊錢的工資,別說存錢了,不借錢生活都是好的了。但是,如果工資有10000塊錢,那這5000塊錢的開銷就不是特別大。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量變產生質變的過程,或許這也是爲何很多年輕人拼命想着拿高工資的原因。當然了,高工資並非那麼好拿的,背後需要付出的,或許也是常人所想象不到的。

二、收入低,難道真的存不下錢嗎?

小胖剛出社會的時候,也曾經過了幾年時間低收入的日子,那時候,工資連2000塊錢都不到,存錢二字,真的是想都不敢想。這很正常,一是年輕人剛出社會,什麼都想買;二便是自己壓根就沒有存錢的思維,覺得存錢不如花錢來得實在。

那麼,如果收入低的話,就真的存不下錢嗎?其實非也!說白了,便是取決於你自身對於存錢的決心有多大。換句話說,只要想存錢,就沒有存不下來的,只不過存錢的多與少而已。

舉個簡單的例子,小胖的媽媽做了大半輩子的保姆,如今工資也不到2000塊錢,但是,她每個月硬是能夠攢下1000塊錢出頭。這,不是典型的例子嗎?所以嚴格來說,存錢,真的和收入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三、日常生活當中,如何縮減開銷?

的確,很多年輕人自身也比較疑惑,明明每個月的基本開銷佔工資不到30%,但就是不知道咋回事,剩下的70%就這麼花完了。而且,如果花到了實處還沒啥關係,但關鍵是很多人壓根不知道自己的錢花在了什麼方面。

那麼,我們該如何刪減這些開銷呢?最好的方法,便是每次開銷的時候,我們都養成記賬的習慣。唯有如此,我們纔會習慣於和金錢打交道,而每筆賬目都清晰可見的話,未來便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當記賬久了,每個月月初的時候,我們便可以對上個月的開銷進行盤點。這時候,便可以針對開銷較大的前幾項進行刪減,或者說下個月刻意控制這方面的開銷,這樣,錢不就花得少了嗎?

坦白講,小胖曾經拿過2000塊錢不到的工資,也拿過2萬塊錢的工資。印象最深的,便是當收入高了之後,存錢的速度明顯加快了,當然了,這也和自己想要存錢的思維有關。

所以,收入的高與低,並不是存錢的關鍵。最重要的,便是年輕人是否擁有存錢的想法和概念,如果一直想着存錢的話,那就沒有存不下來錢的道理,不是嗎?

那麼,您覺得收入高的人,真的能夠攢下錢嗎?收入低的時候,爲何我們一分錢都存不下來呢?如果努力存錢,我們又能夠存多少錢呢?歡迎一起在留言區聊一聊!

(打字不易,看完請幫忙點個贊哈,如果您喜歡小胖的文章,也請關注一下,小胖先謝過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