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朱元璋扫清六合、一统八荒,将曾经不可一世的蒙元帝国这颗参天大树拦腰斩断创立了大明王朝,从当初那个曾经放过牛、当过和尚、做过乞丐、加入红巾军造反的懵懂少年肇始,这位年仅25岁的年轻人从参加反叛蒙元暴政的第一天开始,再到40岁登基为帝国号大明,朱元璋打下这份伟业整整耗费了16年的时间。

在蒙元统治华夏故土期间,元朝将治下的民族分为四等,其中蒙古人为第一等,色目人为第二等,“汉人”第三等,南人第四等。

由此可见,在元政府的统治下,上等人为蒙古人和色目人,而最下等的便是南人,也就是纯正的汉族人。

然而,在朱元璋“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口号的感召下,蒙元帝国土崩瓦解,曾经作为上等民族的蒙古人被迫逃回北方草原。

在蒙古人将近一个世纪的统治下,中原故土遍布各类少数民族,其中色目人的数量尤为庞大。

而色目种群中包括钦察、唐兀、阿速、图八、康里、畏兀儿、回回、乃蛮、乞失迷儿等31种,通俗的来说凡是肤色、头发和瞳孔颜色与汉族有明显区别的都可视为色目人。

因此色目人凭借着元政府先天赋予的特权随意欺压汉人,汉族人民忍无可忍,从小饱受元政府压迫的朱元璋也是深受其害。

于是蒙古人和色目人便成为朱元璋眼中所谓的“胡虏”,自然朱元璋对待诸如色目人这样的异族恨之入骨。

然而,翻阅史料,不难发现朱元璋在白手起家草创大明的一路征程中不仅没有杀尽色目人,反而还爱护有加,这是怎么回事呢?

早在朱元璋宣告北伐时,为了争夺北方官吏、大众的支持,瓦解元军的反抗决心,特意请文官宋濂写过一篇北伐檄文,明确提出“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六合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育无异”天公地道的民族政策。

表明上看,朱元璋采取这种平等对待的方式以达到分化、瓦解色目人和蒙古人的关系,以期稳住色目人骚乱造反的苗头。

但朱元璋深知此乃权宜之计,若要大明江山万世永固,必须根除色目人这个随时引爆的“定时炸弹”。

朱元璋采取的根除方式不同于“五胡十六国”时期武悼天王冉闵的“杀胡令”。

而是通过“温水煮青蛙”渐进式民族通婚融合和改风易俗等方式彻底让色目人消失在华夏历史的舞台上。

为此,朱元璋颁布法令规定“诏复衣冠如唐制,禁胡服、胡语、胡姓名”。“令蒙古色目人氏,既居中国,许与中国人家结婚姻,不许与本类自相嫁娶,违者男女两家抄没,入官为奴婢”等等方式逐渐解决色目人的问题

这种只允许色目人与汉人通婚而禁止色目种群相互通婚的法令就好比将人口众多的色目人,融入大海一般的汉民族。

经过与几代汉民族的通婚,色目人原先的面貌彻底改变,人种特征很快稀释殆尽,最终形成色目人与汉人“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的情形。

这样一来朱元璋担心的色目人骚乱暴动的祸根就此连根拔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