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到來會給家庭增添許多的幸福和快樂,而作爲父母,對這個尚在襁褓中的小傢伙也是寄予厚望,希望他們將來的前途能夠一片光明。

於是不少父母從小就非常注重對孩子的培養,在教育上花費了很多的物力和精力,平時也會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狀態,力求做好他們的榜樣。

但有些家長卻覺得孩子年紀還那麼小,給他們將那麼多的大道理只會束縛住寶寶的天性,於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大多是“雷聲大雨點小”。

不過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個人的情商、教養從他們日常生活中的行爲細節中就能表現出來。

寶媽帶娃參加同學會被嫌棄

“媽媽,我要喫排骨,你把那個菜給拿到我這來吧,快點快點!”5歲女孩略顯尖銳的聲音在包廂裏響起。

其實,這原本是一場大家聯絡感情的同學會,結果櫻桃媽媽的同學幾乎都在看滿場轉悠爲女兒服務的她。

櫻桃今年5歲了,平時一直由媽媽帶着,由於是老來得女,櫻桃媽媽們對孩子也是寵愛得不得了。在她眼裏,小櫻桃活潑可愛非常討人喜歡,但唯一的問題就是非常挑食。

看到這一幕,同學們想着孩子畢竟年紀小,想喫什麼讓媽媽拿也沒啥大問題,頂多也就是覺得櫻桃媽媽太慣着女兒了,不過這也是人家的家事,旁人也不好置喙。

可是過了一會,小櫻桃喝足了後便開始敲碗,用勺子刮盤子,儘管櫻桃媽媽阻止了幾次,可是櫻桃絲毫沒有聽進去。

這時一個同學用開玩笑的語氣說:“你這個孩子怎麼回事,沒看到阿姨叔叔們在聊天呢,不能這麼沒禮貌的。”結果櫻桃一聽撇撇嘴,依舊我行我素的演奏着她所謂的音樂。

無奈的櫻桃媽媽看着同學們的嫌棄,只好帶着櫻桃早早地回家了,內心也是尷尬不已。

其實,孩子的一些行爲舉止反映出來的也是自身的家庭的教育,一個人的品性如何也能從最基本的飯桌上表現出來,而這些壞習慣,家長髮現一個就得及時糾正了。長大以後沒出息的娃,在喫飯時多有這3種表現自私自利只顧着自己

孩子有自己偏愛的食物當然可以,但若是在飯桌上,孩子也像“老母雞”一樣護着食物,就會給人很差的印象。

有這樣表現的孩子一般內心都比較自私,是典型的“利己主義者”,即使長大了,在行事作風上也會保留這種習慣,日後也很難交到朋友。不注重規則,喫飯時沒規矩

我們是一個注重禮儀和規矩的民族,即使是喫飯也要如此,食不言是最基礎的,更別說是敲盤子了,尤其是一些聚會上,也不宜大聲的喧譁。

所以那些喫飯沒有規矩、習慣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的孩子,內心往往沒有規則意識,如果父母不加以糾正,那麼長大之後也會做事沒有規矩。飲食不順心就發脾氣

有些家長慣於溺愛孩子,只要是寶寶點名要喫的,家長都會變着花樣做出來或者買回家,這就養成了他們不懂得感恩的心理,飯桌上稍微不順心就會立刻表現出來不高興,甚至埋怨父母,絲毫體會不到父母的苦心。

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缺乏同理心,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也很難和別人相處的更好。而且,孩子以上的3個表現其實一個比一個招人厭惡,對於他們日後的生活以及人際交往方面的發展也非常不利。如何避免孩子成爲令人厭煩的人?

對於孩子的教育,需要更多的因材施教,想要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懂事讓人喜歡,那麼建議父母最好做到以下幾點:

1) 讓孩子懂得規則意識

一個人行爲規範是邁入社會的基礎,因此要求孩子從小便要具備一定的規則意識,因爲不管是在公共場合還是在職場,都有最基本的一套行爲準則。

這就要求家長在生活中明確告知孩子對與錯,給孩子的言行舉止安上“柵欄”。

2) 適當引導孩子的負面情緒

孩子有負面情緒,家長要更好的引導,不要不聞不問,讓孩子一有情緒,就和父母發火,不懂得感恩,要教會孩子學會積極的面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