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搜狐新聞發佈了一篇名爲《56歲女子蓄謀一年“逃離”家庭:丈夫離開客廳才能看電視劇》的獨家報道,報道中講述了一位1960年代出生的女性蘇敏,在一年時間內默默爲自駕遊做各種籌備,五十多歲的時候做出決定“逃離”家庭,踏上了自己一個人的旅途。

報道本身從第三方視角切入話題中心人物蘇敏人生的前五十年,圍繞家庭狀況、夫妻關係以及自駕遊後的生活幾個維度道出蘇敏生活中牽扯到的矛盾和忍耐,剖析了蘇敏“逃離”家庭這一行動發生的因果。報道中對具體事件如:因爲顧忌丈夫口味因此做飯都不加辣,丈夫離開客廳自己才能看電視的細節描寫,增強了網民對這一事件的情緒共鳴,文中的“風也是自由的風”,“不想給大家幹活了”等表述也被網民轉發熱議,收穫大量輿論認同。

輿情演化呈現壓倒性的正面輿論表態

11月17日中午12時左右,在@搜狐新聞發佈該篇報道後,短時間內迅速進入了輿情擴散期,話題熱度不斷攀升。在16時左右到達輿情高峯,在這之後也保持了一定的網絡熱度,在18日討論熱度仍有小幅度回漲,輿論不斷綿延發展,截至19日上午,信息源頭博文已經收穫89.2萬贊同,2.6萬評論以及11.7萬轉發,創造了充足的話題度,吸引了大量社會關注。本次事件輿論傳播路徑中以個人號、大V賬號、自媒體賬號爲傳播主力,@鳳凰週刊與@新週刊此類主流媒體對該報道的關注也加快了輿論發酵的進程。

根據蟻坊軟件輿情監測系統鷹擊早發現對關注此話題網民的情感傾向進行分析發現,輿論情感傾向呈現壓倒性的正面表態,絕大多數網民表示支持蘇敏的“逃離“家庭自駕遊行動,源頭博文下“爲阿姨開心”,“爲阿姨加油”等感性聲援以及爲蘇敏自駕游出謀劃策的理性評論獲得大量贊同。

輿論傳播凸顯女性價值與婚姻制度思考

在《56歲女子蓄謀一年“逃離”家庭:丈夫離開客廳才能看電視劇》報道發佈初期,某網友發表的評論“彷佛在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獲得大量轉發,這一方面是對報道作者寫作與處理水平的讚賞,另一方面也說明該類事件在大部分人日常生活中的稀少性,真實發生的時候猶如電影情節一般。由於事件本身具有的獨特性和此條評論的大量轉發都激發了網民的好奇心,吸引大量輿論關注。

另一方面,在網民情緒總體對蘇敏的行爲持積極表態的基礎上也出現了極化的輿論表達,文章中對蘇敏的種種忍耐與退讓的描寫,使輿論負面情緒轉移到博文評論下對蘇敏丈夫的指責、性別對立、婚姻制度的不滿等。“希望見證婚姻制度的死亡”,“她三十年等於活在納粹身邊”等少數評論措辭較爲極端與激烈。此類關於女性價值、女性主義的事件輿論基礎由來已久,經多次報道加熱,網民在此類話題的負面情緒輸出也有跡可循。報道引爆網絡之後,評論轉發中 “婚姻常態”、“女性價值”、“女性困境”、“自由”等成爲高頻詞彙。這與近年來女性、女權話題大熱有直接聯繫,關注此類話題的羣體基數較大,因而也極易形成輿論快速傳播的態勢。

健康科普賬號@丁香醫生轉發報道博文並評論:“這是不少上一輩女性的縮影:一輩子忙忙碌碌,一輩子爲家人而活。資料顯示:60~74歲老年婦女每天平均從事無酬家庭照料勞動的時間是同齡男性的整整兩倍。若僱傭一人,這些工作價值多少?按照 19 年蘇州市家政服務指導價,一個照顧老人的保姆平均月薪 4500,一個只管做飯清潔的保姆平均月薪 5000”。“在成爲妻子、母親、外婆之前首先是一個人,有權選擇自己的人生,不是成爲工具人,成全他人”等此類表態引發了話題下網民對婚姻制度、個人追求和女性角色的衍生思考與探討。

此次事件中出現的不管是對蘇敏的支持表態還是部分極化表態,都顯示出公衆輿論中對女性羣體在社會中家庭中的角色定位的關注,部分網民樂於看到女性視角下、女性爲第一講述人的正面事件呈現,在對話題人物蘇敏的讚賞與支持之外,也產生了對和蘇敏有相似家庭境遇的女性羣體的感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