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以來,全國多地陸續脫貧摘帽的消息在社交網絡上開始活躍。14日,雲南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宣佈,省內和區內所有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隨後幾天四川88個貧困縣摘帽,至此19個省區市的貧困縣實現了全部脫貧摘帽,這一新聞鼓舞了廣大網友,在網絡上掀起關於脫貧攻堅的一系列討論。藉助輿情監測系統,瞭解網絡時代脫貧攻堅相關新聞產生的輿論反應。

網絡熱詞凸顯扶貧正能量

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之年,也是決勝脫貧攻堅戰重要年份,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幫助貧困地區脫離貧困,扶貧不僅僅是物質意義上的扶貧,更包含教育設施、醫療條件、再生產投入等各方面的扶貧,再加上今年疫情的影響,爲決勝脫貧攻堅帶來了新的挑戰。

多個省市紛紛脫帽摘貧的消息在網絡上不脛而走後,網民自發表達對脫貧攻堅成績的致敬之情。從網絡熱詞分析,報道傾向突出當地取得脫貧攻堅這一歷史性進展後刺激網友產生“驕傲”“致敬”等正面情緒,也有“決勝小康”“奮鬥”“振奮人心”等激勵詞彙,整體輿論氛圍偏積極正面。

脫貧攻堅輿情報道特點

隨着新媒體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政務信息新聞傳播與多媒體融合逐漸成爲報道的新方式,對近期一系列脫貧攻堅輿情報道分析,相關新聞能夠達到良好的社會影響與新聞報道特點有關,以下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1、精確性報道的數字運用

在新聞報道中,數字符號的運用可以量化新聞事實,起到強化資訊傳播效果的作用。在一系列的脫貧攻堅輿情信息中也不難發現這一特點,#四川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9個省區市實現全部脫貧摘帽#、#寧夏9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這一系列的網絡話題設置真實準確的反應了各省市地區爲脫貧攻堅作出的努力,起到鼓舞振奮人心的效果。

2、政務官微聯動傳播效應

通過鷹擊早發現系統對事件進行傳播分析,在脫貧攻堅相關新聞報道中,主流媒體報道與政務官微聯動傳播,形成正面引導,擴大新聞傳播影響力。官媒報道中以人民日報、21世紀經濟報等基礎報道形成傳播圈,央視主播康輝說聯播中點贊“這成績,硬氣”吸引衆多網友參與互動,地方政務官微比如沿江檢察、高密普法等進行轉載報道,爲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話題增加曝光度。相比以往公衆只是被動接受政務相關信息,如今短視頻等方式展示扶貧風貌等新型傳播方式也成爲大衆喜聞樂見的方式之一,爲政務新聞傳播注入活力。

網民輿論正面情緒主導

從網友對脫貧攻堅的輿論情緒反饋來看,部分網友對脫貧攻堅成績表達一定的質疑聲音,質疑是否是“面子工程”;但大部分網友仍以正面情緒肯定扶貧取得的成績,一定程度上稀釋了負面言論,正面情緒佔比高達71%。

自改革開放以來,脫貧攻堅事業經歷了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交出如今的漂亮成績讓網友拍手稱讚,聚焦到貧困地區的扶貧變化,萬千熱血青年對貧困地區所做的貢獻,激發網民對貧困地區新生活的期待,摘貧脫帽不是終點,而是奮鬥的新起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