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晚間,騰訊微信團隊通過其官方微博宣佈微信表情更新,新表情分別爲:翻白眼、666、讓我看看、嘆氣、苦澀、裂開,微信每次上線新表情總會掀起一陣輿論關注熱潮,本次6個新表情被官宣之後,“我爲什麼還沒有”“什麼時候更新啊”“爲什麼不上線狗頭表情”等靈魂拷問瞬間在評論區討論開來。

截至11月19日,#微信新表情#、#微信上線6個新表情#、#原來微信新表情來自五阿哥#、#微信新表情上線#等多個話題登上各大平臺熱搜榜,討論數和閱讀量數以億次計。作爲網絡社交環境下的產物,微信表情的更新有着特定的人際變遷和文化基礎,本文主要從傳播學基本原理出發基於傳播渠道的改變、傳播者和接受者的交互以及傳播效果三個方面分析微信新表情一經上線即觸發全網傳播熱潮背後的深層次原因。

1、視覺文化傳播下表情的泛濫

圖片符號的流行使得人們最直觀的個體感受成爲當前人際交流最便捷的方式,或者說非文字性表達下讀圖時代,藉助網絡表情可以起到規範、控制甚至超越語義信息傳達的作用。得益於微信表情這一新的傳播渠道,彌補了社交網絡人際傳播之間身體不在場的缺陷,但同時也造成了表情氾濫情境真情實意交流日漸式微的後果。微信新表情上線大多數網民抱以期待的心態,積極使用最新的表情包來作爲自己緊跟潮流的表現,而有網民表示“不覺得有趣、甚至有些猥瑣”,從這一意義上看,視覺文化爲主導的傳播渠道的改變在滿足公衆求新求異需求的同時,也造成了“被圖片所綁架”的消極影響。

2、微信表情的編碼和解碼

據輿情監測系統鷹眼速讀網顯示,自11月18日18:17@騰訊微信團隊 發佈“#微信表情更新了# #微信上線裂開表情# 打開下面6張靈魂小表情,猜猜分別代表什麼意思。標準答案就在你的微信裏”博文之後,網絡上微信新表情的輿情熱度開始呈直線上升態勢,僅用5個小時左右即到達輿情峯值。11月19日,網民和網絡大V 針對微信新表情開啓了各惡搞層面的意義解讀和再創造,比如蘇有朋、包貝爾等明星大V發自己的表情包“蹭熱度”等,推進輿情熱度出現次高峯。這一過程也體現了生產使用、發出接收之間編碼和解碼的不同。

首先是生產與使用方面,微信表情的生產者爲騰訊微信團隊,在傳播之初即從指示性外觀特徵出發賦予了6個表情的基本含義,但從傳播過程中具體表達情況來看,不同的網民爲其打開了表情使用的多重意義空間,追星者爲“撞臉微信表情包的愛豆”打call、@金融八卦女 將其對應炒股人的一天、交警蜀黍延伸出疲勞駕駛、開車打電話、分心駕駛、消防解讀成作爲藍朋友還沒有狗子受歡迎、出警回來飯被喫光咯等,將虛擬表情嫁接到現實空間。其次是發出與接收方面,人際交往過程中,傳播者與接受者在表情的解碼和編碼上因年齡、教育背景甚至性別差異而可能產生或認同或誤差的不同結果。

3、網民的使用與滿足心理

微博客類社交網絡平臺上傳播微信新表情的重點博主,除了@騰訊視頻 @澎湃新聞 等少量媒體博主外,大多數集中在頗具娛樂綜藝、搞笑幽默的自媒體博主,如@我的前任是極品 @阿糞青 @柚子娛樂等等。他們通過網絡狂歡與文化消費的形式,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感。一方面,打工人的艱難生活亟需一個緩解羣體壓力的手段,新鮮有趣的表情包滿足了這種情感表達的“剛需”;另一方面,表情獨有的傳播性和互動性滿足了不同用戶的自我表達習慣,但伴隨着輿情熱度的褪去,這種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