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佛山一名1歲女童因誤吞了半瓶降壓藥,導致急性腎衰竭,搶救無效死亡。據悉,孩子奶奶有高血壓,兜裏有降壓藥。等發現藥被孩子誤喫時,大半瓶藥都沒了。十分慌亂的奶奶沒有先撥打120送醫,而是找了當時正在上班的孩子媽媽。女童喫藥是下午2點多,等送到醫院時已是下午4點半,錯失了最佳搶救時機,最終不幸離世。

該事件被媒體報道之後,輿論場上因“1歲”“女童”“奶奶”“藥”等抓取眼球而又充滿強烈刺激性的字眼引發了極大的疑慮,普遍認爲這更像是一起“謀殺”性質的刑事案件。但是從當前的進展來看,輿論一時之間的信任失衡沒有倒逼相關後續的持續追蹤,伴隨着輿情熱度的下降,關注者的憤怒和對真相的渴求逐漸走向平息,原本將要掀起的一場輿論暴力態勢也隨之銷聲匿跡。

據輿情監測系統鷹眼速讀網顯示,“女童誤服降壓藥不幸身亡”事件輿情熱度整體呈現“幾”字形的發展過程,11月19日開始熱度值急遽上升至20日到達峯值,21日之後熱度值慢慢回落。

從“幼童”到“女童”,輿論信任失衡顯現凸顯

由鷹擊早發現系統輿情溯源可見,11月17日15:44,佛山電視臺醒目視頻率先報道了“順德兩歲幼童誤食降壓藥 搶救無效死亡”一事,雖然視頻中用了“女童”這一身份特徵,但媒體的文字報道初期並未將其作爲重點進行突出強調。直至11月19日10時,@廣東臺觸電新聞 追蹤這一事件,報道了更多相關細節,如“一名女童在奶奶不注意的情況下”“奶奶並未及時送醫救治而是先聯繫了女童母親”“誤服了有三四十粒降壓藥”;17時@人民網 據此設置了#女童誤服降壓藥不幸身亡#的話題,網絡關注重點轉移到“女童”身份標籤上來;23時@看看新聞KNEWS 報道稱“1歲幼童誤食半瓶降壓藥 致急性腎衰竭搶救無效死亡”,更低的女童年齡讓廣大網民唏噓不已,同時留了輿論更多的想象空間。

網民討論話題之下,輿論疑慮縱深發酵

民討論話題以“表達質疑點,表示細思極恐”數量最高,進而“呼籲警方介入調查”,兩者佔比達到72%。從網民質疑點來看,一是“廣東女童”與“奶奶”輿情事件主體的強烈對比引發“重男輕女”的輿論想象,成爲加速網絡傳播的重要推動力;二是“1歲吞嚥三四十個苦藥片”與生活中孩子喫藥困難的實情激化輿論擔憂;三是奶奶耽誤治療時間與監護責任心缺失令輿論不滿,基於以上三點,網民疑慮進一步縱深發酵。

而這一主要觀點也遭到了部分理性網民的批判,或現身說法自己小時候也喫過、或科普“糖衣”不容易崩解、或認爲小孩子不能以常理推之等等,反駁奶奶謀殺女童的說法;少部分輿論集中在該事件的反思層面,爲保證孩子的安全問題應該改進藥品瓶蓋的設計、藥物要放在兒童接觸不到的位置、孩子決不能離開大人的視線。此外,還有部分“任何的惡意揣測都是對家人的一種傷害”等的其他中立態度言論。

“被消逝”的輿論暴力背後,輿情爲何能平息?

女童誤服降壓藥不幸身亡事件輿情從出現到退潮歷時共7天時間,這期間,公衆針對該事件已然表現出了謾罵、詆譭、攻擊、猜疑等對輿論主體——女童奶奶所進行的言辭十分激烈的揣測和批判,構成了實質意義上的輿論暴力,如果不加干預,這種輿論暴力有可能超越法律和道德的界限,給沉浸在悲傷中的不幸去世的女童家屬造成更加密集的輿論壓力與精神傷害。而伴隨着輿情平息期的到來,女童誤服降壓藥不幸身亡事件引起的網絡輿論暴力同樣“被動地”銷聲匿跡了。

在信任失衡導致輿論暴力狀態下,爲何該事件輿情仍能平穩着陸?一方面,就事件本身而言,女童誤服降壓藥不幸身亡屬於一起社會民生輿情,且來龍去脈和箇中緣由相對簡單單一,除了“重男輕女”標籤化特徵觸及輿論疑慮之外,與普通網民關係不是非常密切,其所引發的悲劇同情和孩子不幸的共情相對有限;另一方面,受七天傳播定律的影響,輿情生命週期的長短有其普遍的影響因素,女童誤服降壓藥不幸身亡事件的輿論質疑討伐態勢並沒有引發官方和媒體的任何回應,一定程度上造成“輿情爛尾”,網民注意力自然難以爲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