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雖小,但有時會致命。隨着二胎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高齡婦女有了生育二胎的計劃,而高齡孕產婦正是產科血栓的高發人羣。爲何孕產婦容易導致下肢靜脈血栓呢?若不及時處理,會有什麼嚴重的危害呢?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婦產科護士長顧曉霞特別提醒懷上二胎的高齡產婦,特別是肥胖孕媽媽更要警惕血栓。

這個“無聲的殺手”到底有多可怕

我們常說,深靜脈血栓是“無聲的殺手”,這是因爲約80%的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但當它脫落時,卻可能導致致命後果。血栓如果從靜脈管壁上脫落,將隨着靜脈血流漂浮到肺部,卡在肺內的血管裏,造成肺動脈栓塞,引起劇烈胸痛、呼吸困難、甚至猝死。孕婦如果有血栓,可能會導致胎兒流產、死胎等嚴重的危害發生。

靜脈血栓主要好發於腿部和肺部,其中腿部血栓最常見。一旦深靜脈血栓形成,在患側腿部會出現明顯的腫脹、疼痛、皮膚髮熱變紅等症狀,嚴重者甚至不能行走或導致下肢難愈性靜脈潰瘍,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顧曉霞介紹,孕婦出現上述症狀,第一時間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最佳救治時機。

爲何孕產婦容易出現血栓

血液高凝狀態、血液流速緩慢、血管壁損傷這些都是導致深靜脈血栓發生的危險因素。顧曉霞說,孕產婦容易發生血栓,這是因爲孕期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腔靜脈和盆腔靜脈,阻礙血液迴流。

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孕產婦活動量減少,血流緩慢;妊娠期體內雌激素及孕酮水平較高,改變了凝血因子水平,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孕期營養攝入過剩,體重指數過高,易肥胖;手術及分娩時產傷,使凝血物質釋放,凝血傾向增強;尤其是剖宮產,研究表明剖宮產血栓發生率是陰道分娩的4倍;孕產婦易便祕,導致腹壓增加;多胎妊娠、妊娠合併高血壓、自身免疫性疾病、子癇前期等妊娠合併症和併發症以及輔助生殖技術的應用等均增加血栓的風險。

如何預防妊娠期或產褥期血栓發生

預防血栓的祕笈有哪些呢?顧曉霞建議從飲食、運動以及藥物等幾方面入手:

運動:具備孕期運動適應症的孕媽媽在妊娠期要進行散步、快走、游泳、孕期瑜伽等中等強度的運動;臥牀期間也可在牀上進行下肢的主被動運動來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如踝泵運動、膝關節屈曲運動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運動。

營養管理:合理膳食,葷素搭配、飲食清淡、每日飲水量2000ml左右,改善便祕;

防栓裝備走起:抗梯度壓力帶8小時左右(彈力襪)來預防血栓。

當然,最重要的是倡導自然分娩,避免不必要的剖宮產手術。

最後提醒,既往有血栓性疾病史及上述高風險人羣可在孕前進行相關檢查,及時發現易栓體質,可遵醫囑通過規範的治療降低血栓及不良妊娠結局的風險。(崔玉豔 曾李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