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設計周已經落幕,如果要評出哪些陶企的展位“既叫好又叫座”,陶城君認爲必須得有諾貝爾。很多設計師在現場也發出讚歎:“這創意沒誰了!”“好美!驚呆!”……

諾貝爾究竟做了什麼?爲什麼它能夠得到設計師的狂贊?

事實上,連續三年,諾貝爾展位都成爲了許多設計師在廣州設計周所必須打卡的地方:

2018年,諾貝爾與創基金、融設計圖書館共同推出“中國傳統色彩肌理研究”課題,此主題在設計週一亮相,盡顯大品牌的創意、責任和擔當(點這裏回顧報道);2019年,諾貝爾展位又圍繞傳統材料中的“紙”,打造了Sketch paper-草圖暢想Lab;到了今年,諾貝爾再次將“紙”發揮得淋淋盡致,整個展位以“非常之家”主題,通過一系列紙裝置與巖板瓷磚的氛圍營造,講述了一段“家之生氣”的故事。

此外,當前最熱門的產品——巖板方面,品牌可以有哪些差異化的創新?這些問題或許可以從諾貝爾展位得到答案。

拯救傳統手工藝,爲設計師提供靈感與養分

今年設計周,諾貝爾再次將“紙”發揮得淋淋盡致,整個展位以“非常之家”主題,通過一系列紙裝置與巖板瓷磚的氛圍營造,講述了一段“家之生氣”的故事。

12月4日,諾貝爾舉辦“中國傳統色彩肌理研究2020-紙·成果暨‘非常之家’”發佈會。據策展人——品物流形及融設計圖書館創始人及主設計師張雷介紹,每天我們都被閃閃發光的工業材料包圍着,迴歸原始的生活方式,感受人間生活氣是當今社會的一種訴求,所以“今年的主題是人間生‘氣’,我們希望通過揉皺的紙張,將堅硬的巖板材料變爲藝術品,而且諾貝爾巖板成爲了連接中國傳統肌理與現代生活的載體。通過諾貝爾巖板,我們將中國的傳統美學,融入我們每個人的現代生活之中。”

從諾貝爾展位可以看到,島臺、櫥櫃表面、案板、桌面、背景、餐盤、書房壁爐均使用諾貝爾巖板製作,臥室、浴室則採用了塞尚印象布紋和木紋系列,以及輕薄系列磚。

致辭中,諾貝爾陶瓷集團產品總經理吳雲松表示,“諾貝爾巖板作爲中國巖板行業的先行者,多年來極其重視與全國設計師之間的交流、互動,希望能與設計師們共同成長。在家居材料層面上,諾貝爾與融的合作,把傳統色彩與肌理材料從源頭延伸到產品設計,爲設計師們提供了靈感與養分,給空間提供了更多選擇的可能性。”

諾貝爾陶瓷集團產品總經理吳雲松

除了賦能設計師,傳統色彩肌理研究以及“非常之家”展位的意義,還在於傳承中國文化,並推動設計師對中國傳統材料的應用。

中國建築裝飾協會設計委員會副主任陳耀光在接受採訪時說到:“融與諾貝爾巖板品牌合作,將中國傳統的文化與紋理帶進中國的千家萬戶,應用在各個不同的空間裏。這對於整個家居行業的影響不可估量。諾貝爾巖板作爲行業中的領導品牌,他們不僅爲中國廣大消費者營造舒適、美麗的空間,更提升了中國消費者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中國文化與歷史的民族自信心。”

陳耀光在現場感受臥室空間與諾貝爾巖板的結合

據瞭解,“紙”這種材料,它與中國的歷史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關聯,然而“紙”本身卻十分脆弱,它跟其他中國傳統手工藝技術或傳統材料一樣,正在伴隨着鄉土文化的消散而逐漸流失。而融與諾貝爾巖板的合作,在拯救這些正在逐漸退出人們視野的材料與文化,這對當代設計的應用有着非常積極的影響。

與此同時,中國原創設計的崛起離不開中國傳統深厚的文化與時尚的觀念,形成具有中國特色設計美學的產品,將是潮流所在。諾貝爾巖板與融的合作,不僅僅爲中國巖板行業帶來了新鮮的設計靈感,更是對中國傳統材料的一種保護和傳承。它將推動中國整個設計行業的進步。讓中國的消費者們,能夠享有更加舒適、更加溫暖,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美學的家居空間。

解決通體後,巖板還能如何創新?

本屆設計周,1號館、2號館(建築裝飾材料展區)幾乎成了“巖板館”,同質化是巖板企業不得不面對的事實,巖板還能如何創新?

據瞭解,諾貝爾很早就開始了對巖板的研究。2011年,諾貝爾首創瓷質面材與表面微拋處理技術結合,研發諾貝爾巖板1.0 “瓷拋巖板”;2013年推出諾貝爾巖板2.0,創新性地採用瓷質面材與數碼噴墨滲透技術相結合,開創了無釉磚數字化裝飾時代。2016年研發諾貝爾巖板3.0,採用瓷質面材、多元複合裝飾技術與多維通體布料技術。2017年研發諾貝爾巖板4.0,能夠生產1600×4800(mm)規格的巖板。

2020年3月,諾貝爾發佈了5.0全通體系列產品,巖板真正實現了“全通體”:材質通體、色彩通體、紋理通體。

專家認爲,在實現全通體巖板後,巖板還需要在表面裝飾進行創新,以更好地取代石材、布匹、木板等材料。

而諾貝爾巖板與融圖書館進行深度合作,將中國傳統肌理融入巖板之中,打破了設計師與消費者們對巖板材料的固有認知,爲不同領域和文化背景的設計師、藝術家提供更有內涵的創作素材,並逐漸形成中國自己的設計美學。以此來推動中國原創設計,爲中國設計大放異彩添磚加瓦。

諾貝爾陶瓷集團研發副總裁鍾樹銘認爲,諾貝爾巖板作爲巖板行業的領導品牌,圍繞着“傳統色彩肌理研究”這一課題,與融進行了三年深度的合作,並研發出許多融入了中國傳統材料肌理的產品。這不僅僅能夠爲設計師,爲消費者們提供更多選擇,更是推動了中國原創設計的發展,引領了整個巖板行業的審美進步。此次由諾貝爾巖板與融雙方聯袂打造的“非常之家”,也向廣大觀衆與設計師們展示了,如何運用具有中國特色美學的巖板,描繪出具有藝術性的日常生活。

諾貝爾陶瓷集團研發副總裁鍾樹銘

諾貝爾“尋紋”成癮,重磅創新層出不窮

一直以來,諾貝爾都非常注重對紋理採集和研究,爲設計師提供更多美的素材,爲家設計居增添無限可能性,“傳統色彩肌理研究”只是其中的一項工作。

2018年,諾貝爾瓷磚發佈了行業首創的木化石瓷磚。據介紹,爲了開發行業首創的木化石瓷磚,諾貝爾耗時三年時間,而其中採購天然木化石就歷時一年。

爲解決陶瓷佈局銜接生硬、應用侷限等難題,2019年7月28日,諾貝爾展示了行業首創的木化石界面磚,革新了瓷磚空間拼接方式。

今年3月29日,諾貝爾投入數億元、300餘人項目組、經過700多個工作日研發的“全通體瓷拋磚”面世並已經順利投產,不僅材質通體、色彩通體,而且還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紋理通體”。

今年8月,諾貝爾旗下高端設計品牌塞尚印象瓷磚推出了全球首款36肌膚磚,從觸感和光感兩個維度,解決瓷磚的“冰冷”問題。

今年11月13日,諾貝爾繼續探索自然界的紋理之“美”——攜手國家地理,聯合十位頂級設計大咖共同完成的“尋紋記-發現自然之美”攝影活動,以全新的視角發現地質肌理,爲家居空間賦予更多可能。

期待未來諾貝爾能夠爲設計師帶來設計素材和靈感,推動巖板行業的進一步創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