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郭鐵)北京市市場監管局日前通報16批次不合格食品,標稱山東初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2批次“初飲”酸奶飲品,因蛋白質含量低於標準值而被通報。12月9日,對於不合格原因,初飲公司截至發稿尚未回覆。

抽檢公告顯示,標稱山東初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初飲公司”)生產、北京多樂滋商貿有限責任公司經營的“初飲”原味酸奶飲品(280ml/瓶,2019-12-16),蛋白質檢出值爲0.9g/100g,而標準值爲≥1g/100g。

另一批次標稱山東初飲公司生產、北京御膳天食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經營的“初飲”草莓味酸奶飲品(280ml/瓶,2019-01-12),蛋白質檢出值爲0.93g/100g,同樣低於標準值。

北京市市場監管局表示,蛋白質是蛋白飲料的一個質量指標。《含乳飲料》(GB/T 21732-2008)規定,發酵型含乳飲料中蛋白質含量應≥1.0 g/100g。公開信息顯示,造成乳飲料中蛋白質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廠家爲了降低成本,原料把關不嚴,加入鮮乳或乳粉量不足。

針對上述兩次檢測結果,山東初飲公司均提出異議並申請複檢,經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綜合檢測中心複檢後,維持初檢結論。

事實上,這並非山東初飲公司首次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山東省煙臺市萊山區市場監管局2019年11月發佈的處罰決定顯示,山東初飲公司生產的1批次“小茉莉高鈣酸奶飲品”鈣項目不合格,構成食品標籤不符合規定的行爲,被依法沒收違法所得180元,並處罰款5700元。

另據山東省煙臺市市場監管局網站發佈的《10起食品類案件主動曝光》,2020年6月,萊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接國家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系統不合格報告,對山東初飲公司進行現場檢查,當事人對涉案批次產品提出複檢申請,檢驗結論仍爲不合格。依據規定,萊山區市場監管局對其給予沒收違法所得1400元、罰款9800元的行政處罰。

新京報記者 郭鐵

編輯 李嚴 校對 李項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