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郭鐵)北京市市場監管局日前通報16批次不合格食品,標稱山東初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2批次“初飲”酸奶飲品,因蛋白質含量低於標準值而被通報。12月9日,對於不合格原因,初飲公司截至發稿尚未回覆。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山東初飲公司以玻璃奶瓶造型的“我還是個寶寶”爲主打產品,但乳飲市場競爭激烈,其產品或面臨更大競爭壓力。

今年10月,山東初飲公司參加了濟南糖酒會,並在官方微信發文稱其產品“超過2000家經銷商都在熱賣,利潤超過40%的當季爆品,錯過等一年”。

朱丹蓬表示,以初飲280ml“我還是個寶寶”產品爲例,目前市場上同規格的乳飲料售價普遍在6元左右,即便奶瓶包裝成本較塑料成本高,但預計成本也就增加1元左右。初飲之所以有超過12元的高定價,目的是給經銷商、渠道商較大的利潤空間,進而更有意願銷售其產品。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儘管山東初飲公司目前推出了果汁、乳飲料、茶飲等多個產品系列,但乳飲料依舊是其重點,這也意味着初飲產品可能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諮詢機構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常溫乳酸菌飲品市場規模爲148.8億元,低溫乳酸菌飲品規模已達到216億元。作爲完全競爭市場,含乳飲料尤其常溫乳酸菌飲品近年快速增長,且行業利潤率較高,吸引更多企業和品牌加入競爭。

自2014年起,以優樂多、小樣、小洋人爲代表的一二線品牌進入常溫乳酸菌飲品市場,在低溫市場表現較爲成功的伊利、光明也加入常溫“賽道”。至2016年,常溫乳酸菌飲品品牌已達到100個左右。2017年以後,在高利潤吸引下,部分經銷商通過代工方式經營自有品牌,小工廠也相繼加入,品牌數量進一步增長。

朱丹蓬表示,奶瓶包裝特色的乳飲料早在5年前就已出現,目前在三到五線市場銷售較多。在山東、河北、河南等地,有很多小型生產廠家,通常利用統一配料註冊多個不同包裝、品牌的產品,以佔領不同渠道和市場銷售。

針對市場戰略等問題,山東初飲公司總經理孫振濤表示將轉給相關負責人給予答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應。

新京報記者 郭鐵

編輯 李嚴 校對 李項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