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郭鐵)北京市市場監管局日前通報16批次不合格食品,標稱山東初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2批次“初飲”酸奶飲品,因蛋白質含量低於標準值而被通報。12月9日,對於不合格原因,初飲公司截至發稿尚未回覆。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山東初飲公司以玻璃奶瓶造型的“我還是個寶寶”爲主打產品,但在官網和官方微信商城,初飲公司直接稱該產品爲“酸奶”,實爲乳飲料,並宣稱可“有效調理腸胃”“抗氧化”。

在微信商城,初飲公司宣稱,“我還是個寶寶”酸奶飲品採用新西蘭進口奶源生物發酵技術,“有效調理腸胃,營養豐富,抗氧化,強化體內微量元素”,適飲人羣包括兒童、少年、忙碌上班族、中老年人。

營養成分表顯示,該產品蛋白質含量爲2.8克,乍一看與市面上常見的風味酸乳的單位蛋白質含量相當,但仔細辨別可以發現,其蛋白質含量單位爲“每份”,即280ml,而其標示的單位蛋白質含量僅爲1g/100g,是名副其實的含乳飲料。消費者每飲完一瓶該產品,將攝入25.2克碳水化合物,但蛋白質僅獲取了2.8克。

美國普渡大學食品安全博士雲無心此前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含乳飲料能提供一些營養成分,但僅是飲料,不會因爲“含乳”變得更有營養。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鍾凱也在今年6月舉行的兒童健康研討會上建議,家長給孩子挑選乳製品時注意甄別乳飲料,同時注意產品中的含糖量。

作爲一款滅菌型常溫乳飲料,初飲“我還是個寶寶”是否具有其宣稱的“有效調理腸胃功能”?

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教授陳曉紅此前在江蘇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江蘇省市場監管局主辦的《“食”話實說》欄目中表示,目前達成共識的“益生菌的功效發揮應以活菌爲先決條件”,沒有活菌的產品其“益生”作用有待進一步科學論證。

新京報記者 郭鐵

編輯 李嚴 校對 李項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