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和地區歷史文化的見證,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傳承文化血脈、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子長市爲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進學校,進廣場大力宣傳。

陝北民歌 戲曲愛好者 孫秸:看着你的左前方,還是用踏步,左腳在前,從右划向左,眼神隨着你的手指看出去……

近日,陝北民歌、戲曲愛好者孫秸走進子長市秀延初級中學,向學生示範和普及傳統戲曲及陝北民歌等相關知識,課堂氣氛活躍,深受大家喜愛。

子長市秀延初級中學學生 苗舒雯:聽了這節課後,我對戲曲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但是傳承戲曲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人越來越少,我會努力成爲一名合格的傳承者。

爲了讓“非遺”走進生活,更好的在羣衆文化生活中得以傳承。2019年以來,子長市文化和旅遊局組織邀請當地民歌、戲曲傳承人和愛好者,深入學校和廣場開展“非遺”進課堂和惠民演出活動,截至目前共展示演出80多場。

陝北民歌 戲曲愛好者 孫秸:作爲我個人來說已經先後走進了20餘所學校,走進課堂聆聽的師生達到了兩萬餘人。我會一如既往的利用我的業餘時間,把咱們當地的、家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好、普及好。

目前,子長市共成立了嗩吶、秧歌、道情、曲藝、民間藝術等10個文化類協會、8個道情劇團。申報成功的省級非遺項目有子長嗩吶、子長煎餅、瓦窯堡的傳說、子長刺繡和子長涼粉5項,市級非遺項目有子長綠豆涼粉、子長剪紙、子長酒麴、子長道情等17項。今年,子長嗩吶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逐級上報至文化和旅遊部,有望獲批;挖掘、整理、完善了三才板、子長傳統壁畫和子長傳統泥塑,正在積極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子長市文化旅遊局局長 喬曉軍:紮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策劃、包裝及申報等各項工作,着力打造叫得響、拿得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全力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

延安市融媒體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