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現場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衛思諭)爲建設集服務國家和地方宏觀決策、應急語言服務、協同創新爲一體的新型高端智庫,推進應急語言服務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實踐體系的建設和創新,12月9日,首屆應急語言服務發展論壇在天津外國語大學(以下簡稱“天外”)舉行。論壇由天外主辦、天津市應急外語服務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承辦。

會上,天津市教委副主任白海力,天外黨委書記、研究院院長殷奇分別爲北京語言大學教授李宇明頒發研究院名譽院長和天津市應急外語服務人才庫專家聘書。天外校長陳法春與李宇明進行了合作簽約。

白海力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天外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爲國家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建設以及天津市疫情防控工作做出的突出貢獻,強調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到應急語言服務建設是提高國家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加強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的迫切需要,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保障。白海力強調要加強應急語言服務專業化和系統性研究,發揮學科優勢,提升應急語言服務的整體水平,爲國家和天津市應急語言服務體系建設添磚加瓦,做出新時代外語院校應有的貢獻。

殷奇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天外師生勇於擔當、積極作爲,在中央和天津市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應急外語服務人才培養基地、應急外語服務人才庫、應急外語服務研究院、應急外語服務多語種語料庫實驗室(“一基地三庫”),持續開展了系列研究、實踐活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爲國家和地方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建設貢獻了力量。殷奇強調研究院要以此次論壇舉辦爲契機,以新時代、新理念、新使命的思維建設新型智庫,共享研究成果,爲進一步完善我國應急語言服務體系建言獻策,持續爲京津冀疫情聯防聯控、完善國家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貢獻智慧和力量。

作爲語言研究領域的知名專家和“戰疫語言服務團”的發起人,李宇明詳細生動地介紹了疫情期間語言工作者的抗疫實踐和應急語言研究領域的理論創新,從應急語言服務的法制、體制、機制建設、組建國家應急語言服務團、建立應急語言服務基地和應急語言教育等方面展開論述,爲研究院開展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拓寬了研究視野,明確了未來發展方向。

天津大學教授陸小華從戰略博弈的角度,探討了應急語言服務的重要性,強調要把戰略博弈作爲觀察分析問題的基點,利用外語院校語言和國別區域研究優勢,增強戰略思維,提升成果資政價值,進而構建特色智庫。南開大學教授張貴重點闡述了重大國家戰略需要怎樣的語言服務,作爲應急語言服務的提供者怎樣更好地服務重大國家戰略實踐等問題。天津師範大學教授溫志強和天津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智庫工作部江立雲部長分別就應急語言服務體系構建和應急語言服務智庫的研究方向、團隊建設及智庫研究的關鍵環節深入淺出地進行了講解。華爲技術有限公司的楊駿超副總經理表示,華爲將發揮自身優勢,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採用網絡神經元節點化技術架構,助力天外建設應急語言服務多語種語料庫平臺。天外教授王銘玉和李晶分別介紹了應急語言服務的實踐和理論探索以及天津市應急語言服務人才庫的建設情況。

首屆應急語言服務發展論壇主題鮮明,特色突出,內容豐富,成果豐碩。天外將繼續發揮學科優勢,同與會各方建立更加深厚的科研合作關係,在救援語言服務、術語標準制定、對外信息傳播、國際輿情監控等領域,推動開展更深層次的務實合作,爲建設高水平的智庫,爲國家和地方應急管理事業不斷做出新的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