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體記者 弈暄暄

膀胱癌是全球十大常見腫瘤之一。2018年,全球膀胱癌新發病例54.9萬,死亡病例20萬。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術是可手術的非轉移性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治療金標準。有數據表明,與體外尿流改道術相比,體內尿流改道術併發症風險低,術後腸道功能恢復快。然而,膀胱重建組織的選擇卻存在一定爭議。

近日,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劉春曉教授團隊發表研究,介紹了完全腹腔鏡下根治性膀胱切除乙狀結腸膀胱重建術及其臨牀效果。(Eur Urol. 11月14日在線版)

乙狀結腸膀胱重建,效果令人鼓舞

結果顯示,患者術後均未出現嚴重併發症。平均手術時間414.6 min,其中膀胱重建時間33.8 min。術中出血217.5 ml。所有患者術後腎功能均正常,膀胱造影顯示無明顯外漏和輸尿管返流。平均住院時間11.8 d。術後平均隨訪時間19.5個月,無復發生存率100%。 研究者指出,乙狀結腸膀胱重建術技術可行。短期隨訪觀察到令人鼓舞的結果。該方法爲腹腔鏡根治性膀胱切除術患者提供了另一種選擇,但仍需要更長期的隨訪數據來評估其效果。

迴腸or乙狀結腸,哪個是最佳選擇?

隨着微創外科理念的發展,腹腔鏡手術憑藉其不亞於開放手術的臨牀療效和創傷小、恢復快的優勢成爲醫患雙方的“寵兒”。2000年,Gill等報道了2例完全腹腔鏡下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手術,開創了完全腹腔鏡下尿流改道的先河。隨後,類似術式迅速發展、創新,尿流改道方式的選擇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理想的尿流改道術是儘可能使患者接近正常生理狀態,即要求膀胱重建選擇順應性高、無返流、無吸收,且可以保護上尿路,對腎功能和內環境影響較輕微的組織。因此,衆學者在選擇膀胱重建組織時產生了不同意見。

縱觀國內外相關研究,爭議主要在於選擇迴腸還是乙狀結腸組織進行膀胱重建。國外學者似乎更傾向於選擇迴腸。國外學者認爲,迴腸末端是膀胱重建最理想的腸段,因其易膨脹,容量大,有利於在較低壓力下儲存尿液,以免較高的壓力損害腎臟、導致失禁。末端迴腸還可減少因長期黏膜萎縮引起的代謝相關併發症風險。

而我國學者開展尿流改道術對迴腸和乙狀結腸膀胱重建均有一定的嘗試。我國學者認爲,選擇迴腸進行膀胱重建固然具有貯尿排尿功能良好,貯尿囊壓力低等特點,但是與之相比,選擇乙狀結腸膀胱重建的操作更爲簡單,適應證也更廣泛,在術中出血、術後併發症發生風險和住院時間等方面均顯示出優勢。

目前,乙狀結腸尚不是臨牀進行膀胱重建術的首選腸段,但其手術簡單、適用範圍廣、併發症風險低,易於術後管理等優點仍使其佔據不可或缺的地位。尿流改道方式多種多樣,對各種方式進行綜合比較,合理選擇非常必要。相信我國學者對乙狀結腸膀胱重建術的探索一定會爲更多接受膀胱癌根治術的患者帶來曙光。

#超能健康團##健康科普排位賽##醫師報超能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