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大多數手機都有背景虛化模式,但當你仔細觀察iPhone 12 Pro這次拍攝的人像照片時,就會發現它的虛化算法不是簡單地把人物摳出來,然後把其餘的東西一股腦地給全部虛掉。它的算法呈現出的是一種漸進式的,自然的焦外柔和效果。正因爲如此,你很難將這次iPhone拍攝的照片,與單反相機拍攝的區分開來。”

2020年12月8日,在蘋果優質經銷商尚派正品⻄安高新大都薈店門店裏,我們三易生活在現場欣賞到了城市探索家、旅行者和創意攝影師NK Chu用iPhone 12系列機型所拍攝的照片。據瞭解,這組照片都是在充滿歷史厚重感的西安,用iPhone 12系列的鏡頭進行了一場以“十二時辰”爲主題的創作,其中不僅誕生了數量衆多的驚豔作品,也讓這位平日裏早已接觸過無數智能手機、單反相機,以及其他更專業影像創作設備的用戶,對於iPhone 12系列的影像算法、成像風格,甚至是影像生態,有了更多的認知。

大家都在說“智能相機”,但蘋果憑什麼能脫穎而出

談到如今智能手機的成像技術,“AI”可能是最容易被大衆首先想到的一點。事實上,只要是使用過近年其他品牌智能手機的朋友,可能都會有這種體驗。一打開相機APP,在屏幕裏看到的景象立刻感覺就像是現實世界上了一層“美顏濾鏡”一樣,紅花綠草、藍天白雲。不得不說,這樣的風格非常討好大衆在一般社交媒體裏的喜好,也非常能夠讓人直觀地感受到“AI”的作用。

那麼問題就來了,作爲早在幾年前就開始在A系列芯片中集成神經網絡單元的蘋果,又是如何在iPhone系列機型中實踐他們對於“AI拍照”的理解的呢?

讓我們先來看看NK Chu此次的作品。

子時 11pm-1am 夜間模式人像

巳時 9am - 11 am 人像模式

未時 1pm - 3pm 智能 HDR 3

酉時 5pm - 7pm 實況照片

是的,正如這組以“十二時辰”爲名的照片那樣,NK Chu用了整整24小時的時間,在古都西安的各個地方使用iPhone 12系列拍攝了許許多多不同場景、不同光線條件、不同主題的照片。而在這些照片中,我們其實就已經能夠看出蘋果此次在相機“AI”上的用心了。

比如說在夜間的人像拍攝方面,當前的主流手機基本都能在偵測到暗光+人像的拍照場景後,自動延長曝光、提亮面部,但它們並不具備iPhone 12 Pro與iPhone 12 Pro Max的Lidar激光雷達傳感器,這意味着這些手機靠的是算法從2D的平面圖像中分割面部與背景。相比之下,由於具備了主動式的3D測距能力,iPhone 12 Pro系列兩款機型不僅僅能夠有拍出清晰的夜間人像,它更能夠做到不依靠補光燈,就將夜間照片的背景也拍出美麗的虛化效果。

又比如說,在拍攝大光比的逆光照片時,我們都知道,傳統智能手機能夠自動啓用高速連拍模式,從而將多張不同曝光值的照片合成一張,這就是所謂的HDR算法。但因爲它本質上靠的是整張照片的多幀合成,這就意味着拍攝者哪怕只要輕微手抖一下,整個照片的解析力就會立刻大打折扣。

那麼蘋果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呢?根據NK Chu在現場的講解顯示,蘋果的訣竅在於自研智能HDR3算法。它並不會傻乎乎地對整張照片應用多幀合成,而是會對照片裏過亮和過暗的地方單獨進行分割,在通過多次AI分割之後,再專門對分割之後的小畫面元素進行HDR合成,最終重組爲一張照片。這樣一來,畫面主體中既不過亮也不過暗的部分,就會更少受到設備晃動的影響。從而在拍攝出高動態畫面的同時,讓細節的解析力也得到更好的保留。

話說到這裏,大家意識到什麼了嗎?沒錯,一方面蘋果選擇了高度原創的AI拍照算法,並非盲目地跟風行業的通用思維;而另一方面,針對其他機型在“AI拍照”最終成像效果上的各種短板,蘋果方面則通過使用更復雜的成像原理,以及更高成本的額外傳感器等解決方案去進行補足。

這種“不隨大流”、“肯花成本”的做法,正是蘋果對於AI在如今手機影像領域使用方式的理解,無疑也是使得iPhone 12系列在成像效果上脫穎而出的一大要素。

1200萬像素很夠用,更關鍵的是所有的攝像頭都好用

在活動中的樣片賞析後,我們三易生活也與NK Chu進行了面對面的深入交流。

有意思的是,我們首先就問了NK Chu一個可能許多朋友都關心的問題。在當今智能手機普遍都已經達到5000萬像素、6400萬像素甚至1億像素的大背景下,像iPhone 12系列這樣堅持使用的1200萬像素傳感器的方案,真的足夠嗎?

面對這個疑問,NK Chu首先舉了一個例子,那就是佳能的頂級旗艦單反,今年1月發佈的1DX MarkIII。作爲一款官方售價高達53499元的頂級產品,1DX MarkIII“僅僅”只有2010萬像素,但這卻一點也不妨礙它成爲全球新聞攝影師所追捧的最強相機之一。

爲什麼會這樣?根據NK Chu的說法,這其實是因爲當我們說到“高像素”的時候,它真正能夠體現的用途主要有兩種。一是自己拍完了照片放大之後觀看,能看到多一點的信息量;二是真正去打印成照片、或者在出版物上刊發的時候,高像素的照片可以打印成更大的尺寸,而不會被看出像素點。

但這樣一來,問題就出現了,一方面雖然很多消費者剛買到高像素手機的時候,可能喜歡每次拍完照都放大看一看,但這種習慣很快就會被棄之腦後。於是乎,如果我們只通過手機的小屏幕看自己拍出的照片,那麼高像素的優點其實是並沒有被利用的,更不要說社交軟件普遍都會壓縮圖片了;另一方面,除了專業的攝影師外,手機用戶中很少會有人會在拍攝照片後打印成等身大甚至更大尺寸的照片裝裱起來,也使得超高的像素根本就得不到發揮。

況且智能手機的CMOS傳感器就只有那麼大,過高的像素必然意味着單個像素的感光能力被削弱,最終成像的噪點、感光、夜景等等表現,真不見得比原生1200萬像素更好。比如說,NK Chu提到,蘋果曾經在巨幅廣告牌上直接使用過由非專業用戶通過iPhone拍攝的照片作爲宣傳,而在那個時候,並沒有人會覺得廣告牌上的圖片像素不夠。

超廣角+夜景模式

不過比起關注攝像頭的像素,在此次活動中NK Chu在談到iPhone 12系列的拍照體驗時都會格外強調一件事,那就是iPhone 12 Pro系列兩款機型的三枚1200萬像素攝像頭,在成像素質、畫面風格,以及功能性上都做到了高度的統一。比如說,深度融合、智能HDR3這些算法,在三枚攝像頭上都能起作用;比如說這次的超廣角和長焦鏡頭,一樣也可以使用夜景模式;又比如說在整個變焦過程中,大家會注意到這三枚攝像頭在成像風格與白平衡表現上不會出現變動,能夠做到始終如一。

iPhone 12 Pro系列的三顆攝像頭在白平衡、色彩表現上表現一致

說實在的,站在我們三易生活的角度來看,這可以說是蘋果對全部的三顆攝像頭都有用心優化,都使用了不錯硬件配置的明證。而站在專業攝影師的角度來說,他們覺得智能手機的變焦設計就該做成這樣纔對,因爲“變焦”的概念本來源自相機,而相機從來就不會因爲變焦而損失像素。如果一款智能手機主攝很棒,但切換到超廣角或者長焦端解析力就因爲副攝用料不佳而急劇下降,那麼這樣的“變焦”還能叫做變焦嗎?

專業和民用本無藩籬,至少在手機上本該如此

或許有些朋友看到我們此次放出,專業攝影師用iPhone 12系列拍攝的照片可能會覺得,這些樣張肯定使用了特殊的拍攝手法,或者藉助了專業輔助工具才能實現的,否則手機怎麼可能拍得這麼好。

午時 11am - 1pm 深度融合

然而我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在整場活動中,攝影師所使用的均是與大家可以買到的完全一致的iPhone 12系列機型,既沒有藉助什麼專業工具、甚至就連第三方拍照APP也沒有使用,而是完全通過iOS系統自帶相機APP來進行的創作。

不過大家會有疑慮也是正常的,因爲這實際上也正是iPhone與其他智能手機產品在相機設計上的一個極大區別所在。

大家可以試一下,拿出常用的、帶有AI拍照算法的機型,在使用默認的自動模式拍一張照片後,再開啓相機裏的“專業模式”,拍攝同一對象的另一張照片。

發現什麼了嗎?沒錯,很多在自動模式下拍照很豔、很亮的機型,在開啓專業模式後,畫面就會立刻變得“寫實”,甚至有可能還顯得有點暗淡或者發白。這並不是說專業模式不好,而是因爲廠商可能會有意識地針對“普通消費者”與“專業攝影師”兩種羣體,在相機中做了區別對待。

如果是普通消費者,通常只會使用自動模式拍照,那麼手機就讓畫面提亮、增豔,用失真換來“討好眼球”的髮色。而如果是專業的創作者,他們知道普通手機的自動拍照模式其實畫面是不真實的,於是會打開專業模式,自己手動調節拍攝參數,此時手機就會關閉AI功能,回到正常的、還原的風格上來。

這有意思嗎?有意思,但其實沒有必要。因爲這種設計,掩蓋的正是這些機型AI算法還不夠強大、不夠智能,掩蓋的是相機默認成像風格不能同時滿足普通消費者和專業創作人士需求的這個事實。

而這一點,也正是專業攝影師喜愛使用iPhone進行創作的原因所在。以我們展示的這些樣張爲例,無論是專業人士還是普通消費者,無疑都會覺得畫面非常好看。普通消費者滿意的,可能是蘋果這次在夜景、人像,以及逆光等方面,大幅進步的畫面表現。而在包括NK Chu在內的專業攝影師看來,iPhone精妙的地方就在於,它的夜景儘管感光能力強了許多,但不是無腦的提亮,更不會導致色彩出現失真;它的虛化雖然也是後期處理出來的,但比起其他機型單純的突出人像,iPhone的虛化更自然,更像是相機的效果;它的逆光的確大幅進步了,但絕不僅僅是將暗處亮度拉高,而是真正地提高了整個畫面的動態範圍,並依然保留了強烈的層次感,同時也預留了進一步圖片處理的寬容度。

最爲重要的是,雖然iPhone可以滿足專業攝影師的這一系列需求,但它所需的操作卻比其他智能手機產品還要更少。因爲你只需要按一次快門,接下來的事情,iPhone自然會來搞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