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嬤嬤在盛家教女孩們學規矩的時候,因爲如蘭和墨蘭置氣大鬧了課堂,孔嬤嬤罰姑娘們下課不能用飯,留在教室抄寫香約。

還請了盛紘大娘子還有林小娘到教室去開會,孔嬤嬤以姐妹們之間的拌嘴家事爲由,提醒作爲主君的盛紘三點:

一是大家族都是先從裏面敗起來的,寵妾滅妻後果嚴重。

二是作爲子女衆多的父母,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兄弟姐妹之間的謙讓,應該是今天這個讓,明天那個讓,而不是隻讓一邊讓着。

三是兄弟姐妹同氣連枝,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不要想着總讓一個爭臉,有一個丟人的全家都跟着丟人。

孔嬤嬤訓話完畢後,盛紘也意識到自己以前對於子女是太偏心了,於是追出來詢問明蘭手是否還疼,並表示以後明蘭如果遇到什麼事情,都可以去找他。

不管是聽了孔嬤嬤的話反思了自己太偏心墨蘭而不在意明蘭了,還是聽到了那句一損俱損,想着明蘭也要養好點,別以後給盛家丟臉,但結果是盛紘開始關心明蘭了。

後來盛紘聽說林小娘捱打了趕忙去制止,小桃在一邊嘟囔說:“主君都還沒用跟姑娘說兩句話就被叫走了”。明蘭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沒關係,我已經不需要了”。

明明是親生女兒,爲什麼父女的親情竟淡到如此地步!

1.

明蘭是不得寵的妾室所生,平日裏難得見到爹爹,盛紘也很少去衛小娘的屋裏,所以明蘭對於父親更多的是恭敬而不是親情。

明蘭給姐姐出頭,投壺贏了顧廷燁保住了盛家的顏面,盛紘纔去衛小娘屋裏坐了一會。明蘭告狀說小娘屋裏缺衣少穿,連冬天的炭火都沒有,本以爲父親會給他們做主,結果卻換來小蝶被趕走,小娘生產找不到穩婆,難產而死。

8歲之前的明蘭,雖有母親的疼愛,但卻沒有體會過父愛。

衛小娘死後,老太太要撫養明蘭,盛紘還推三阻四的,要把寵愛的墨蘭送過來,足見盛紘並不喜愛明蘭,也沒有把她當回事兒。

明蘭死了親孃,爹爹又如此的不待見,童年生活可想而知。

2.

莊先生要來教書,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去讀書,盛紘唯獨跟老太太說,不要明蘭去了。

話語上雖然說得是,明兒還小,親孃死了心情抑鬱。聽着是關心的話,其實心裏想的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庶女,沒必要浪費資源。

如蘭犯錯有大娘子撐着,墨蘭有林小娘護着只會喊冤,唯獨明蘭每次都被拉去當墊背,一起跟着捱打受罰。

衝撞外客的事情,明明是墨蘭的栽贓,可是盛紘卻偏心墨蘭,把如蘭明蘭打了,還在祠堂罰跪。

不服氣的如蘭說明蘭是個軟骨頭,不知道給自己辯駁,明蘭只是回了一句:“五姐姐辯駁了,父親可信了,我也給五姐姐作證了,父親也還是沒信”!

明蘭深知父親的偏心,提醒如蘭我們乖乖的挨罰,就只是跪幾個時辰,現在爭辯了以後,就要跪上三天了。

明蘭瞭解父親,知道父親偏心,所以寧願什麼事情自己忍着,也從不埋怨,更不張揚。

3.

父母給了孩子生命,把她帶到這個世上然後就不管不問了,真的不是壞透了的人的作爲!尤其的偏心的父母,你對孩子的不平等看待,既傷了孩子的心,也影響孩子以後的生活。

墨蘭的恃寵而驕源於生活的寵愛,如蘭的目中無人,嘴巴傷人來自大娘子的言傳身教,而明蘭的卑微隱忍,不爭不搶也是源於盛紘的不重視和母親衛小娘的教導。

半夏侃侃:爲父母者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好好愛你的孩子,不管他是否聰穎是否有能耐,既生了他,就要對他擔負起最起碼的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