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房價普漲時代已經過去,這就給購房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買哪裏都一定漲,也不是說漲就一定有希望。在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下,摒棄炒房思維,把心思用在關注城市發展和房子產品本身上,這纔是正道。

“穩”是今年房地產市場的“主旋律”,也是未來房地產市場發展的新常態。國家不斷在不同節點釋放強烈信號:“房住不炒”,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爲短期促進經濟的手段,堅決防止藉機炒作房地產。

甚至,接下來的5年建議中也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作了部署。

但要知道,房地產市場分化明顯,部分熱點地區房價面臨上漲壓力,而有的城市產業支撐不足、人口淨流出,房地產市場面臨下行壓力。很多三四線城市可能就由於人口、資源和產業動能不足前途堪憂,哪怕房價有短暫上漲,但也不可持續。

不過同樣是三四線城市的一些地方或許還有很大發展空間,這些城市多是依託一線城市組成的城市羣,其實從國家的多次表態中已經明確,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羣綜合帶動作用,培育產業、增加就業,足以看出未來城市發展的方向。

未來基本上已經形成繼續推進新型城市化,重點發展城市羣和大力推動城市更新的發展格局。而城市羣將成爲未來非常重要的城市佈局方向。

經濟學家任澤平認爲,人口集聚分化促使中國房地產市場不斷分化,在少子老齡化背景下,未來房地產市場將更加分化,需求向大都市圈大城市羣集中,中國正進入都市圈城市羣時代。按照歷史規律,未來經濟基本面好、人口流入的高能級區域的房地產市場更有潛力。

那我國都有哪些城市羣呢?據統計,到2030年1.7億新增城鎮人口的約80%將分佈在19個城市羣,約60%將分佈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長江中游、成渝、中原、山東半島等七大城市羣。

經濟學家樊綱說,要通過大城市、城市羣的發展來進行中國的城市化,這是城市化的2.0版。這也是合乎城市化規律,合乎人的選擇規律、遷移規律的做法。城市羣的發展,是一個公共服務均等化,公共服務一體化的問題。可以推動房地產市場更加均衡、更加健康發展,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兩極分化。

我認爲這是非常好的城市發展方向和思路,既能解決大城市病問題,也能解決大城市高房價問題,同時還能帶動周邊城市健康發展,讓人口、產業和資源向周邊轉移。

近日,經濟日報發問,明年五大城市羣房地產市場走勢將如何?文章引用機構《中國房地產市場2020總結&2021展望報告》的預測,對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城市羣、京津冀城市羣、成渝城市羣和長江中游城市羣五大城市羣的房價走向做了預判。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羣:預計2021年房地產市場規模將繼續有一定幅度增長,但目前仍有較大地價、房價上漲壓力,所以,很可能調控會升級,預計2021年房價漲幅將有所回落

長三角城市羣:預計2021年房地產市場規模將有小幅增長,整體呈現量增價穩格局。

京津冀城市羣:預計2021年整體市場規模維穩,但有所分化。北京政策穩定,需求旺盛,預計市場銷量將繼續增長;天津市場情緒相對冷清,短期難有明顯改善;環京地區,受益於區域交通一體化利好兌現,加之調控也很長時間了,需求有望低位回升。

成渝城市羣:預計2021年成渝城市羣市場規模穩中或有小幅調整,城市內部行情將有所分化,2021年城市羣內三四線城市市場或面臨調整壓力

長江中游城市羣:預計2021年長江中游城市羣市場規模將有所增長,但因經濟全面恢復尚需時間,需求上行幅度將相對平緩

我認爲,全國城市羣都比較有前途,但是這五大城市羣可能是最有潛力的。粵港澳和長三角實際上一直都比較不錯,北方來說,京津冀城市羣在過去底子比較薄,但是這幾年得到了很好的重視,比如北三縣與北京四統一發展就是最好的例證,也是對以往藩籬的最大突破。

未來,三地將攜手把京津冀打造成我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建設以首都爲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羣,這個定位是非常高的。

再看另一個起點也不太高的成渝城市羣,這裏屬於西部,相對來說潛力更大。特別是今年提出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渝城市羣被明確爲建設成爲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爲今後的騰飛奠定了政策基礎。

其實,長江中游城市羣、中原城市羣的城市一般也都處在中部地區,佔據了重要的戰略地位,未來潛能還是挺大的,如果未來中原城市羣和長江中游城市羣能夠強強聯合,整體實力也將迎來重大增長。

房價與城市的發展是分不開的,從全國來看,城市羣的房價應該不會太差,但是認爲房價會大漲也不現實,因爲穩定依然是主旋律,當房價有上漲過快跡象時,調控就會繼續收緊。所以,你會看到這些城市羣基本上只分哪些城市房價漲幅稍大一點,或者稍小一點。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着眼未來,一個城市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至少需要5-15年,或者說城市羣是本來就存在的,只是並沒有形成有效的協同發展,未來無論什麼規律,一定遵循有人才有未來。你就看,產業會吸引人口流入,人口流入會催生房地產發展,但發展並不代表房價就會大漲。這是未來城市與房價的發展邏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