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当今社会,鄙视链大行其道,从怀孕生娃、到喂养再到教育,简直是一条龙服务。

举些简单例子就知道,顺产的看不起剖腹产的,母乳亲喂的看不起奶粉瓶喂的,上高尔夫马术小众兴趣班的,看不起钢琴美术等普通兴趣班的......当然,如果以家庭为单位,二胎的看不起独生的,一个儿子的又瞧不上两个儿子的,真是芸芸众生相,尽在鄙视链里了。

不过这些鄙视链只是在国内,你知道在父母这个圈子里,国际上也有鄙视链吗?很不幸,如果按照不同国家的教养方式和孩子们的满意程度来衡量,像我们这种为子女殚精竭虑的中国父母,恰恰处在鄙视链的最末端。

鄙视链最高端:荷兰等北欧父母——宽容教养,孩子独立

荷兰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相处很和谐,他们完全是把孩子当成年人来平等对待。

荷兰父母不会特别在意孩子们的成绩,因此“隔壁家的孩子”这一幕不会在荷兰家庭上演。就算隔壁真的住着一个神童,周围人也不会因此去多瞧一眼。因为他们本身就崇尚个性化、多样化的生活。

在荷兰,10岁前的孩子从来不布置作业,也就意味着,小学五年级之前的孩子们,不会被作业和成绩所累。也因此,在2015年的某项调查中,荷兰小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最高,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但和孩子相处和谐,不代表荷兰父母对孩子没要求。荷兰父母最看重孩子的独立性。从小他们就鼓励孩子自己做事,之前曾在网上疯传的三岁孩子做家务视频,其实就来自荷兰家庭。

上了小学的孩子,会被要求自己准备午餐、收拾书包并且独立骑车去上学,他们平均每年要骑行2000公里。

对孩子不做苛责要求的荷兰父母, 收获的并不是碌碌无为的孩子。相反,这个国家产生了21位诺贝尔奖得主,发明了显微镜、远望镜、CD、蓝牙等影响世界的产品。

没有在孩子耳边耳提面命,也不用盯着隔壁家的孩子给自己徒增压力,孩子既有幸福感还能做出成就,荷兰父母简直就是人生赢家,也难怪会稳居鄙视链最顶端,傲视其它各国家长。

当然,能和荷兰并列站在鄙视链最顶端的,是同样奉行“我宽容,你独立”育儿政策的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父母。

鄙视链中间层:英美父母——中上层阶级更鸡血

在我们的想象中,欧美国家一向以宽松、开放的方式教育子女,其实不然。在英国,因为阶层固化严重,那些中上层阶级为了保住既得利益,也为了不让下一代阶层滑落,对孩子实行的是权威型教养方式。他们会认真规划孩子的课外活动,努力发展孩子的特长,为申请进入高等大学做准备。

而在美国,密切监视、随时扶持的“直升机”式父母也越来越多。毕业于精英大学收入高、社会地位也高,这也导致父母们从孩子十来岁起就开始规划他们的“入名校”之路,甚至不乏在孩子幼儿园或者小学买昂贵学区房的家长。

别看美国在大搞特搞课外“素质教育”,实际上这也是他们在为孩子进入名校做的精心准备。毕竟跟我们的“高考定终身”不同,美国名校在选人上标准不一,更看重同行业权威人士推荐和孩子的社会实践以及特长。

鄙视链最低端:中日等亚洲国家,以中国最典型

鄙视链最低端的亚洲国家,父母焦虑,孩子苦兮兮。

因为奉行的是应试教育,考试成绩就成了选拔人才的不二标准,为此也催生了不少小镇做题家以及大大小小的课外辅导班。

站在父母的立场看,孩子将来出人头地的标准是“上的是好大学,找的是好工作”。想要前途光明,前提是考上好大学。如何考上好大学?先要考个好高中。而好高中的前提是重点初中......

以此类推下来,不少父母在孩子出生后就开始物色重点幼儿园了。在香港的某些地区,甚至连怀孕日期也要精挑细选,因为一些名校会严格限制孩子的出生月份,以此为准入门槛。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有经济实力的父母会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由老师领着刷题,家庭条件一般的则在家买来试卷让孩子疯狂刷题。邻国日本的题海战术甚至比我们还搞得轰轰烈烈。

上到作为鸡娃代表的北京海淀高知妈妈群,下到“亚洲最大高考工厂”之称的毛坦厂中学,无一不奉行的是压缩孩子的休息娱乐,抢跑超跑,各种刷题......在这样的教育策略下,催生出的是越来越焦虑的家长群,和压力越来越大的学生群。考核标准注定只能掐尖,大家越学越深,越学越多,但能被选的还是尖上有限的一部分群体,整体教育自此进入了“内卷”局面。如此努力,具体成效会怎样?谁也说不准。

【话题讨论:处在育儿鄙视链最末端,你服气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