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官方媒體發聲:學校不許學生課間出教室是在怕啥?引起了家長和老師的一片爭辯聲。

據我所知,確實在中小學有一部分學校規定,課間和午休除了上廁所不許在外面逗留。這也是學校迫不得已的做法,老師們被家長們嚇“怕”了。怕什麼呢?

怕家長鬧事。在我小時候,那已經是很久遠的事情了,每次課間鈴聲一響,同學們都衝出教室。在院子裏面玩遊戲,踢毽子,跳繩,老鷹捉小雞……玩的不亦樂乎,甚至課間有同學都能夠跑回家中,回來還不晚上下一節課。摔倒了,爬起來再跑,摔破了膝蓋,用紙一擦繼續玩。只要碰得不是頭破血流,學生和老師都不放在心上,更沒有家長找到學校。在人們的觀念裏,小孩子磕磕碰碰是常事,磕了碰了也不該老師和學校的事。

但是呢?現在孩子磕着碰着可了不得了。磕破了一層皮,老師打電話給家長解釋磕碰的過程和原因,磕出血了,老師帶着孩子去醫院包紮傷口。孩子如果是自己磕碰的,家長不計較也就算了。如果是同學之間相互打鬧磕碰的,還要追究責任,遇到雙方都好說話的家長還好,遇到一方不好說話的家長,老師需要多次進行調解,甚至還會鬧到學校校長那裏。學生課間休息遊戲的好處多多,每個校長和老師都知道。我們也是家長,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課間充分休息,我們也希望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更希望孩子身體健康。雖然學生是別人家的孩子,我們也希望他們能夠健康快樂成長。

新華社呼籲,學校老師要面對矛盾不退縮不逃避,老師也是人,也需要養家餬口,如果學生出了嚴重的安全事故被家長賴上,老師也許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職業。老師哪來的勇氣去承擔?午休時間一般是有老師值班,學生在教室休息。學生請假上廁所,長時間不回來老師就提心吊膽的,擔心學生在操場上玩,沒有老師看着,發生事故就是老師的責任。這樣的事情也不是沒有發生過,老師們過分保護自己,都是個別家長造成的。真希望能夠完善學校安全制度,責任分明,學生出了安全事故,而不能一邊倒責備學校和老師。

不從制度上進行保障,即使呼籲千遍,也改變不了現狀。解鈴還須繫鈴人,要想恢復課間和午間孩子運動活動,不僅僅是施壓給學校和老師,還應該有家長和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與理解。我們不僅要保護孩子的身體健康,還要保護老師的權益。

關注作者,跟老師一起學數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