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老師品德敗壞,被家長舉報以後,班級其他孩子的家長是不是會歡欣鼓舞,鼓掌叫好。然而,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情,會讓你大跌眼鏡。

河北滄州一名四年級學生的汪家長,把班主任曹老師給舉報了,舉報的理由是班主任多次索賄。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名家長被班級其他家長攻擊,並且孩子之間發生了一些衝突,任家長向她潑了熱水。某官方媒體把這件事情曝光了,洋洋灑灑將近萬字來報道這件事情。用了大部分的篇幅,報道了這名家長和班主任老師之間的過節,不得不說,這名家長的訴說有實事求是的地方,但是有好多地方都是通過孩子給他的表述,進行的揣測與想象。因爲篇幅較長,我這裏就不贅述了,要了解詳情,請看下面的長圖。

通過這件事情想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作爲班主任老師,千萬不要受賄,更不要索賄。俗話說拿人家的手短,喫人家的嘴短,如果收受了家長禮品或者錢財,有好多事情就很難說明白。即使是對這個學生的批評教育,在家長眼裏都可能看作是打擊報復。就如這個事件中的老師,紀律委員不合格就可以撤銷,家長懷疑是對孩子的打擊報復。班主任老師選“兩道槓”,告訴孩子不要僅僅看是否學習好,還要看其他方面(孩子說不要選學習好的,這點不靠譜),就這樣,家長也以爲是對孩子的打擊報復。

本來這件事是家長與老師之間的矛盾,爲什麼最後卻轉化成了家長與家長之間的矛盾?

在舉報老師的家長眼裏,這個老師應該是品行特別差的人,但是,在其他家長眼裏,這位老師不僅教學好,爲人也好。有家長說要爲老師打抱不平,看來這位投訴的家長對老師的成見,應該屬於私人矛盾。原本這位老師是這個家長老師,平時的私人關係應該不錯,關係好的時候可能就像朋友一樣相處,家長生病了,老師發紅包給她,但是被家長拒收了。家長給老師的一千元錢,老師也以其他的方式還的差不多了。通過教育部門的調查來看,老師確實有受賄的事實,但是也不像這位家長描述的那麼不堪。

老師應該怎麼做才能避開這樣的矛盾?作爲一名老師,要行的正做的端。不收受任何家長的禮品,即使是攀關係稱兄道弟的家長,也不能和他有任何經濟上的瓜葛。其中有一個細節我關注到,在教師節前夕老師點名批評孩子,就被家長質疑是暗示家長送禮。這點確實可怕,批評學生還要分時間點,不要在不合適的時間批評學生。作爲老師,最好是在過節前後不要批評學生,否則有暗示家長送禮和打擊報復的嫌疑。想想這有點可悲,但是沒有辦法,誰讓家長和老師現在形成了對立的關係,互不信任呢。

這個事件中的老師和家長,都有做的不對的地方。作爲一名老師,不應該收受家長的禮品。作爲一名家長,也不能通過給老師送禮來謀取自己的利益,更不能因爲沒有達到最的要求,而揣測老師索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