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起令人扼腕的人伦悲剧!

南京某中学高三学生李炎冰,在出租房里,用三把菜刀,残忍地杀害了生他养他、为他操碎了心、一直陪读在他身边的母亲。

更令人痛心的是,这不是一位学渣,而是一位优秀学生。就在2个月前,李炎冰还在学校举行的表彰会上慷慨陈词,那一次,他进步300名,是学校表彰的头号“进步之星”,第一个登台发言的学生。

然而,谁能想得到,这样一个“进步之星”,在2个月后会残忍弑母呢?

据知情人士透露,据相关人士分析,李炎冰弑母的原因,或是因为成绩不是太好,或是因为沉迷网络游戏,在这两种情境下,都会遭到母亲责骂。那一天晚上,矛盾激化了,悲剧发生了。

李炎冰弑母只是个案,但跟李炎冰母子类似的情形,却比比皆是,这不能不令人心惊胆战:有多少隐形的亲子冲突处在火山爆发的前夜?想想都令人恐惧!

消除这种潜在的风险,是每一个家庭都必须高度重视和必须采取措施的事情,实在是马虎不得。从李炎冰母子这次悲剧中,我们首先想到的,青春期的初高中孩子,家长还要不要陪读?

青春是美好的,但青春也是叛逆的。当一个孩子独立意识开始疯狂生长,而家长却无视孩子的这个渴望,仍然以原先的策略对待时,矛盾会越发激烈,家长开始看不懂孩子,孩子开始处处跟家长作对。

这就是青春的叛逆。

在这个青春的叛逆期来临时,我们还要不要陪读?这,其实取决于亲子关系,如果,亲子关系和谐,那么陪读完全可以。而如果亲子关系严重不睦,孩子跟父母处于严重的对立之中,这样的陪读,矛盾的激化是必然的,只是因性格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不同罢了。

李炎冰家庭悲剧,就是一种极端形式,其他的,诸如孩子轻生,离家出走,拒绝上学,都是常见的表现形式。

而在现实中,越是不睦的亲子关系下,家长就越焦虑,就越更不放心孩子的学习,就越要紧紧地抓住孩子不放,悲剧往往从这里开始。

在这种情形之下,父母往往一步一步地做错,把亲子关系推向无情的对抗,亲情变成了敌视,父母受伤,孩子更受伤。

这个时候,作为父母,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做到四个改变,你将会收获喜悦。

1、改变观念

任何一个父母,都根深蒂固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我们必须承认,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这一事实。父母一定要敢于承认孩子的普通和平凡甚至平庸。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一路走过来,孩子逐步定型,父母要从实际出发,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那不是孩子想要的。有时候我们不甘心,但一定要让自己甘心,因为孩子长大成人,才是第一要素。

人才,成人在前,成才在后,连人都成不了,还奢谈什么成才呢?

2、改变自己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不是不可改变,但前提是父母必须改变自己,不要再把高中的孩子当做幼儿园的乖宝宝了。

其实从小学高年级,最迟初中阶段开始,父母就要学会跟孩子做朋友。如果孩子已经把父母当做朋友了,家长陪读肯定不是问题,多一个朋友在自己身边帮助自己,做好后勤,还能出谋划策,孩子怎么可能不欢迎?

但是,有多少父母是以孩子的朋友面目出现的呢?都是以教师爷自居,都是把自己的观点思想,强加个孩子,对于孩子怎么想,给忽略了。如此,不发生矛盾才怪呢?

3、改变预期

父母对于孩子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划。这当然没有错,但这种规划,必须要变成孩子自己的规划,从孩子的实际出发。

家长要做的,是把自己对于孩子的预期,变为孩子自己的预期,不是强加,而是孩子觉得那就是自己想要的。

所有父母的预期,无疑都是高于孩子的预期的,降低预期,是一种痛苦,但这种痛苦一定要承受,因为换来的,是亲子的和谐,是孩子的正常发展和生长,这是本,而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本末倒置,我们身在其中却感觉不到。

4、改变策略

跟青春期孩子打交道,改变策略是必须的。父母必须学会迂回,比如学习目标,必须是跟孩子一起来制订,让自己的目标通过迂回,变成孩子自己的目标。

什么事情都不能那么直接地处理,迂回一下,效果会好得多。而这种迂回的原则,就是尊重孩子,让他们成为主人。

李炎冰的家庭悲剧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家庭其实都是危机四伏,家长,改变自己吧,不要强攻,那样做,只会两败俱伤。

大家同意小编的观点吗?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