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ngs:

如果不是釘釘彈出提醒,我根本不知道,上週五是同事@燦爛 的生日。

當我送上生日祝福的時候,場面卻一度尷尬。

她的回覆是:“謝謝,但我早就不過生日了。”

我問了一圈身邊的朋友,發現了一件讓我驚訝的事:

現在的年輕人,集體不過生日了。

有人害怕過生日,每次過生日心情都很差——

網友 @盒盒 今年過生日,足足哭了 10 分鐘。

唱歌哭,吹蠟燭哭,許願哭,邊切蛋糕邊哭。

她吐槽:“過生日就是眼瞅着自己變老,太難受了。”

還有人,是忙得忘記了自己的生日——

前段時間 #丁輝是打工人的真實寫照# 上了熱搜,

要不是女友的禮物和蛋糕,他工作忙到幾乎忘記了自己的生日。

微博有條轉發是這樣說的:

“成年人的標誌,忘記自己的生日就是其中之一。”

小時候過生日,恨不得告訴全世界:我又長大了一歲。

長大後,不知不覺,就失去了在生日這天放肆快樂的權利。

一到生日那天,有些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想鑽地縫裏。

恨不得在腦門上寫四個大字:“莫挨老子”。

有人拒絕喫蛋糕吹蠟燭——

有人拒收生日紅包——

有人拒絕辦生日趴,獨自在家飲酒醉——

有位網友說出了大家的心聲:“真希望全世界沒人知道我生日。”

最好的生日禮物,就是“沒人知道自己的生日”。

爲了逃過生日當天各種突如其來的熱情,他們甚至搬出了《孫子兵法》。

有人暗度陳倉,閉嘴不提——

既不通知朋友,也不發朋友圈。

連五月天阿信也發微博說過:

“即便是我生日,到學校也什麼都不會說的。”

“因爲我就是那種害怕被過生日的傢伙。”

有人偷樑換柱,每隔一段時間,就修改註冊過的生日——

就爲了躲過社交軟件的自動提醒。

有人爲了不在公司過生日,甚至想離職——

如果你問:好好一個成年人,爲什麼不想過生日?

他們可能表面上嘴硬:“你管我?”

其實,他們的內心 OS 我一清二楚:

“不過了,越過越 tm 淒涼。”

過生日,是一個人的尷尬,一羣人的狂歡。

說它是成年人的大型社會性死亡現場,一點也不過分。

過不過生日這事,不是你說了算,而是“除了你之外”的所有人說了算。

強顏歡笑,就是你這一整天的 KPI 。

上班要應付老闆和同事的“自來熟”——

平時“形同陌路”,招呼都懶得打。

但爲了過生日,硬着頭皮也要坐在一起切蛋糕。

網友@顛顛 在生日那天,遭遇了全公司對着自己唱生日快樂歌的窘境:

“我全程都在琢磨,這是誰?那是誰?他們都是誰?

真的尷尬到腳趾摳出一座哈爾的移動城堡。”

想跑?沒門兒!

網友 @佩佩 爲了躲生日會,生生在廁所坐了十分鐘,最後還是被行政小姐姐抓了個正形。

原地逮捕回工位吹蠟燭。

與其說是員工關懷,倒不如說是精神懲罰。

好不容易下了班,你以爲終於可以逃離寫字樓,鬆一口氣了。

誰知道,生日聚餐纔是大型災難。

網友@奶油蛋卷 一不留神被服務員看到支付寶的開屏是“生日快樂”,帶着人哐哐哐就殺過來了。

她哭着說:這簡直防不勝防。

好好的壽星,突然就變成了動物園裏的猴兒。

網友@貝貝 正在喫飯,突然天降鐳射燈,不知不覺就成了餐廳中央的風景。

有些服務員,還會在壽星腦袋後面留塊牌子,路人都要行注目禮——

每個人都在用憐惜的目光,向壽星送去尷尬的生日問候。

而服務員,都像打了興奮劑一樣 high ,

甚至讓人懷疑,他們是一羣國家級生日歌表演藝術家:

“ 跟所有的煩惱 say bye bye,跟所有的快樂 say hi hi。”

但在幾十個陌生人含情脈脈的注視下,你徹底跟來之不易的快樂say bye bye 了。

甚至恨不能淹死在眼前的菌湯鍋裏。

你永遠不用擔心自己的生日不夠隆重。

兩名服務員從桌子中間緩緩升起,爲你演唱生日快樂歌。

不用過生日了,直接尷尬到當場去世。

沒有人相信你真的不想過生日,你再怎麼拒絕,都會被以爲是害羞。

有位網友,苦苦哀求服務員不要管自己。

沒想到過了一會兒,他帶來了另一個服務員,附在自己耳邊輕聲的說:

“那我們悄悄地過。”

從餐廳逃出來,心有餘悸,

就算你想去買杯奶茶壓壓驚,也要做好準備,迎接下一輪轟炸。

網友@甜甜圈 這個奶茶店註冊會員,就沒能倖免於“被奶茶店全體員工合唱生日快樂歌”的窘境。

似乎所有人都在對你的生日不停地喊“安可”。

對於陌生人來說,你的生日就是他們的 show time 。

沒人會在乎,生日這天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過生日不再讓一個成年人快樂了。

你甚至會在這一天感到更加的低落。

豆瓣有個熱門話題:“發現自己最沒存在感的瞬間”。

有一位網友的答案是:“過生日”。

過生日就是一年一度的,對友情的期末考試。

非要計較起來,沒有一個朋友能拿滿分。

網友@西西 請朋友們一起給她過生日。

沒想到一路上,所有人都在玩手機,自己就像空氣一樣透明。

她說:“那年生日是我人生最孤獨的時刻之一,再不想經歷第二次了。”

過生日的時候,戀愛中的人尤其如履薄冰。

網友@魚 說自己每年過生日,男朋友必須凌晨 0:00 發微信,

晚一分鐘,就會覺得對方不愛自己了。

別說男朋友了,自己也累的慌。

你甚至會覺得自己就是個工具人。

網友@妙妙屋 說:“我爸借我過生日的由頭,請一堆哥們兒喫飯喝酒,我喫完就一個人默默玩手機,他們倒是聊得起勁。”

別提多沒勁了。

小時候喜歡過生日,因爲那天全世界都圍着我們轉。

蛋糕、祝福和禮物,所有人都在絞盡腦汁讓我們開心。

現在,我們卻再也找不回那種衆心捧月的滿足感了。

越長大越發現,自己並不是世界的中心,

就算是生日這天,我們也沒有肆意撒歡的特權了。

甚至還要加倍付出。

你總能在熱搜上看到“成年人在生日崩潰”的消息。

鄭爽直播的時候當場發飆,因爲她不願意在生日這天帶貨。

她委屈地說:“這一切跟我有什麼關係啊?”

前陣子,有個女孩在生日當晚被叫回公司加班,忍不住坐在滴滴車上崩潰大哭。

那天,只有滴滴司機祝她生日快樂。

成年人的每一天都在奔波,就算是生日那天也不能例外。

有人生日在趕 deadline ——

有人在生日那天忙着複習考研——

有人租房中介跑路,生日收到的唯一“祝福”,是房東催租——

讀者@難涼熱血 35歲了,是兩個孩子的爸爸。

他今年的生日蛋糕,是甜品店充值送的。

只有一小塊,他帶回家給孩子當零食了。

“有了孩子之後,再也沒空給自己過生日了。

有過生日的時間,我寧願坐在車裏再抽一根菸。”

其實,我們怕的不是生日。

而是那份步步緊逼的焦慮——

它在提醒你變老了,提醒你一把年紀沒人愛,

提醒你 30 大幾了,依然一事無成。

哪個成年人,不是一邊喫着生日蛋糕、一邊心裏發毛?

今年 32 歲的網友@楚楚 ,連續加班,感冒一個月都沒好,

生日那晚,她給自己燉了一盅滋補的雞湯——

“捧着雞湯,我才發現,這個 32 歲的生日來得無比真實。”

堅信不婚保平安的 @Xy ,生日那天沒有辦姐妹趴,

而是老老實實的跪在紅螺寺求姻緣——

“我不敢告訴別人,每老一歲,我越恐慌一點。”

網友@鵬 在 34 歲生日那天,連門都沒出,

他在網上給自己買了一套公務員的網課——

“我的生日願望,是 35 歲之前,給自己一個鐵飯碗。”

“年齡焦慮”四個字,像一團亂麻般襲來,年輕人的選擇也粗暴簡單:

他們再也不過生日了。

成年之後,生日不再是狂歡了。

而是一個用來疼愛自己的日子。

我們需要的,只是一份不被加班微信騷擾的清淨。

自己最在乎的人,能給一句及時的問候。

甚至是不過生日的權利。

日劇《家族狩獵》有句臺詞說:

“活着是件很殘酷的事,可大家爲什麼總說生日快樂呢?”

因爲,生活已經夠苦了,

我們想要的生日,不是一個空蕩蕩的儀式。

而是想給自己一個機會,停下來喘口氣。

“不管有什麼天大的事,都等到下一歲再解決吧。”

撰稿:niuxyu

實習生:蟲二

責編:汽水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