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莊鄉北冀莊村黨建引領作用發揮明顯,村黨支部有思想有情懷,始終堅持做好“黨建+”文章,以“紅色黨建”帶動“綠色產業”發展,使小小的蠶桑業“破繭成蝶”,生產出優質蠶絲被,煥發出全新的活力。

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是鄉村振興的助推器。北冀莊村黨支部結合北冀莊村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種桑養蠶的經歷,積極深入探索,謀劃發展桑蠶養殖特色產業,將種桑、養蠶、加工製作蠶絲被相結合,爲鄉村集體經濟注入鮮活動力,以一張張蠶絲被帶動村民集體增收。2019年,經多方籌集資金400餘萬元,成立新鄉市輝冀桑蠶養殖有限公司,引進蠶絲加工設備,並聘請專業技師進行技術指導,對蠶繭進行獨立加工,成功生產出了北冀莊村優質蠶絲被。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桑葉到蠶絲被的蝶變歷程。

走進北冀莊村桑蠶養殖基地,成片的桑樹長勢喜人。2019年至今,村黨支部積極探索土地高效利用新模式,整合流轉土地200餘畝,形成規模種植桑樹,當年栽桑、當年養蠶即可見到收益,改變了常規農業效益低,經營規模小、農戶效益差的狀況。喂 食

幼蠶密密麻麻的趴在剛採摘的桑葉上,享受着美味的大餐。這裏目前有蠶牀100張,每張上有3萬多隻蠶。

結 繭

分爲織繭網、織繭衣、織繭層、織蛹襯四個步驟。在織繭的2~3天時間裏,蠶兒需要變換250~500次位置,吐出大約1300米長的細絲,繞6萬多個“8”字形的絲圈,最終織成蠶繭。

煮 繭

將蠶繭放入特殊的容器中煮,這是一個脫脂的過程,脫脂之後蠶絲被不容易板結,可以做到免翻。

抽 絲

把蠶繭放入專業的抽絲開棉機器,通過機器的梳理就能生產出一張張柔順、滑爽的桑蠶絲絲胎了!

曬 棉

做好的絲胎,晾於陰涼通風的地方,乾透後,就是製作桑蠶絲被的原材料了。

在蠶絲被加工車間內,工人們各司其職、忙碌而有序。一張張蠶絲在工人的手中形成輕如蟬翼的絲綿網,層層堆疊,做成絲被的內膽。採用傳統手工拉絲工藝,將半成品絲拉松、拉長,絲逐層鋪疊,縱橫交錯,逐層壓縮,一牀優質的蠶絲被需要拉至20多層,消耗一萬多隻蠶。

目前,高莊鄉各村和附近鄉鎮小夥、姑娘結婚辦喜事,家裏都要到北冀莊村購買兩條蠶絲被。前來購買蠶絲被的羣衆都高興地說,“現場看着拉絲、縫製過程,能買到貨真價實的蠶絲被,心裏踏實呀!”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冀莊村支部書記李建中對未來種桑養蠶、發展集體經濟充滿信心。下一步,北冀莊村還將開發蠶砂保健枕、桑葉茶、桑葚酒、優質食用蠶蛹等蠶桑產品,桑蠶養殖已成爲北冀莊村羣衆致富新途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