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老人是傳統美德,也是年輕人孝敬長輩的必然形式。在孩子出生後,父母就無微不至的照顧,讓他們更好的長大成人。等父母變老後,子女要扛起孝敬老人的責任,讓父母能夠度過幸福的晚年。

小滿生活在單親家庭,爲了彌補對他的愛,媽媽對他悉心照料,讓他健康快樂的長大。如今媽媽已經退休,小滿也已經結婚生子。爲了孝敬母親,小滿將其接到自己身邊,每天都讓媽媽喫好喝好,不讓她傷心難過。

因天天閒着沒事幹,媽媽提出要照顧孫子,誰知小滿當場拒絕,稱帶孩子太麻煩,怕媽媽會累着。小滿的初心是好,希望媽媽的幸福感更高,誰知媽媽卻不高興了,其情緒很是失落,每天悶悶不樂,沒有一點精神。

小滿連忙問怎麼回事,媽媽說:“我還沒有到無法自理的時候,你天天這也不讓我幹那也不讓我幹,我感覺自己沒用,就是廢物。”

聽了母親的話,小滿才知自己的養老理念是錯的,毀掉老人的生活。

近年來,“廢物式”養老在各地興起,很多兒女在照顧老人上很用心,卻忽略他們的情感需求,以至於很多老人無所事事,認爲自己“沒用”,成爲兒女的包袱和累贅。

“廢物式”養老的興起,主因是兒女都想父母能夠“享福”,他們認爲父母操勞了一輩子,應該休息,過上幸福的生活,什麼事情也不過問。

還有兒女認爲,人老了後,思維不活躍,腦袋瓜不靈活,讓父母幫忙可能會“幫倒忙”,讓他們啥都不去幹,反而可省了不少麻煩。

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不少老人依舊希望能有作爲,而不是被兒女全方位照顧的“廢物”。作爲子女,一定要懂得傾聽老人的內心想法,瞭解他們的需求,讓他們自己去選擇合適的養老方式。

89歲的奶奶錢寶琴,她在年輕時是小學教師,老了後依舊“活到老學到老”,四處聽課學習。家人對她的行爲都比較贊同和理解,這讓錢奶奶也十分積極滿足,對生活也一直本着積極向上的態度。

老人的生活經驗、見識都不是年輕人能比的。因此年輕人遇到什麼麻煩,應該和老人討論,聽聽他們的想法,一方面老人能爲子女分擔,另一方面也不至於認爲自己是“廢物”。永遠不要讓老人覺得,自己很沒用。

希望每個子女都能理解老人,支持他們的想法,讓他們的晚年能依照自己的觀念去生活,從而擁有更幸福的晚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