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戰對象在哪裏,統戰工作就要推進到哪裏。瀘州云溪數字經濟產業園位於納溪區經濟開發區,是四川省數字產業特色園區,有數字類企業近80家;園中園納溪科技企業孵化器常駐小微企業40餘家,其中市新聯會企業5家、區新聯會企業12家,新的社會階層人士2000餘人。我們依託納溪科技企業孵化器11000多平方米辦公區打造“智創云溪同心家園”,推進園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助力園區高質量發展。

一、推進黨建統戰融合,打造“引領核”。按照“黨建帶統戰,融合促發展”的思路,努力擴大黨建工作覆蓋面,提升統戰工作滲透力。一是健全“黨建+統戰”組織機制。成立雙創園區黨支部等14個黨支部,支部書記任統戰聯絡員,負責園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日常事務;健全工作例會、聯誼交友、教育培訓、情況通報等制度,確保了有人、有制度推動工作。二是打造“黨建+統戰”工作平臺。立足“四心”工作定位,打造黨員培育孵化平臺、人才集聚培養平臺、企業創業創新平臺“三大平臺”,推動以學習教育宣傳爲重點的“雲湧智慧”、以園區資源整合爲着力點的“雲合聚力”、以展示園區企業和員工風采爲主體的“雲上陽光”“三大品牌”創建。三是創新“黨建+統戰”引領方式。聘請高校和科研院所專家學者、經濟界精英人才組建民營經濟講師團,每年開展政治學習、產業論壇、同心大講堂等活動10餘期,引導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法治觀、事業觀、財富觀。已有36名優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取得很好的引領效果。

二、推進園區文化培育,畫好“同心圓”。把黨建文化、統戰文化、創新文化、企業文化融入園區整體建設,讓每一面牆、每一扇窗、每個走廊都說話,讓統戰人士在文化薰陶中增進共識。一是突出黨建文化引領。在科創孵化器打造“雲嘗”黨建主題文化陣地,推進黨建數字化、智能化、指尖化建設。通過雲上講堂、微講堂等多種形式,宣講黨的政策,增進政治思想共識。二是強化統戰文化宣傳。精心打造統戰文化牆,展示統一戰線歷史、多黨合作等方面的內容,讓更多的人瞭解統戰工作、支持統戰工作;打造“新時代、新階層、新力量、新作爲”主題牆,展示園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風采,形成示範帶動效應;結合園區小微企業多等特點,布展小微企業發展史,增強小微企業發展信心。三是注重創新文化植入。利用走廊、櫥窗等區域,設立創新文化燈光走廊,開展“雲嘗標兵”評選等活動,宣揚創新創業精神,引導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爭當創業明星、科技新星,爲園區企業發展注入創新動能。已開展創業明星、科技新星評選2期、各10人,區新聯會會長陳誠榮獲“酒城英才服務業之星”。四是加強企業文化培育。依託護國人文學院特色培訓基地,對園區企業員工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組織企業開展團建、訓練營、讀書會等活動,增強企業員工團隊合作精神;組織園區企業開展區情考察、電商扶貧等活動,培育“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典範企業31個。

三、推進多元服務供給,建好“芯家園”。積極打造“新聯芯”工作品牌,建好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之家。一是搭建人才培育平臺。以區新聯會會長單位四川中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爲主體,創建阿里巴巴瀘州電商學院,聘請陳誠、李薛梅等30多名優秀新聯會會員爲導師,開展電商人才、網絡直播人才等培訓,年培養人才2000多人。二是搭建產業孵化平臺。依託區新聯會會員單位四川美圓多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開展企業投融資、知識產權代理等服務,構建“衆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一體化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幫助園區企業申報知識產權21項,推薦新四版掛牌企業12家,孵化小微企業180餘家,成功創建省級衆創空間、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三是搭建文化供給平臺。依託“娟藝術空間”“楠域奇緣”兩個新文藝羣體統戰工作實踐創新基地開設雲上藝術沙龍,定期開展學術交流、藝術賞析、文博展覽等活動,吸引200餘名藝術工作者和納溪蝴蝶畫傳習所等文創空間向園區聚集,爲數字園區注入文創活力。四是搭建聯誼交友平臺。打造了“雲嘗同心苑”“崇德堂”等休閒吧,爲企業員工特別是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提供學習、休閒、聯誼、沙龍等服務,休閒吧已經成爲開展統戰工作和企業溝通交流的智創陣地。五是搭建作用發揮平臺。開展“同心智庫”行動,組織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圍繞園區發展建言獻策,收集到各類信息100餘條。開展“同心建功”行動,推薦5名優秀會員擔任鄉村振興特聘村主任,爲鄉村振興助力;組織新聯會會員及企業積極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捐款捐物130餘萬元,幫助直播帶貨“納溪牌”農產品1000餘噸。開展“同心實踐”行動,組織開展專項聘任會、捐資助學等社會服務13次,今年,新聯會會員企業已舉辦招聘會5場次,提供各類崗位2000多個。

(納溪區委統戰部供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