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期貨日報 

一款具備獨特功能的交易軟件,牽出700億元大案。

近期,上海警方經過長達數月的縝密偵查,成功偵破一起特大非法經營境外期貨案。警方在偵破後發現,有投資者使用20倍槓桿參與場外期貨投資,且多數處於虧損狀態。

12月10日,上海警方召開新聞發佈會,對外披露了這起特大非法經營境外期貨案,涉案“逸富國際”的平臺已被警方搗毀,警方在上海抓獲軟件開發、非法經營團伙8個,共計90餘名犯罪嫌疑人,同時提請公安部對全國49個非法經營團伙發起“雲端行動”開展跨省打擊,涉及全國非法入金總額700餘億元。警方表示,此案系全國首起以交易軟件爲突破口,對全部非法經營團伙進行全面打擊的案例。

涉案超700億元!上海警方破獲一起特大非法經營境外期貨案!境外投資注意選擇正規、合法渠道

今年1月,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在工作中發現,有不法分子大肆招攬境內投資人非法從事境外期貨交易。根據《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之規定,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非法經營期貨業務的,涉嫌非法經營犯罪。上海公安經偵部門立即成立專案組開展偵查。

經查,犯罪嫌疑人吳某在網上發現上海市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專門研發了一款具備境外期貨交易、分倉管理賬戶、清算提成等功能的交易軟件,通過該軟件,吳某以增加槓桿等方式招攬客戶從事境外期貨投資,進而賺取交易手續費,在不具備經營資質的情況下,吳某夥同他人不斷發展下游代理和客戶,並通過地下錢莊等將人民幣匯兌成美元,在境外進行期貨交易。客戶通過該軟件每完成一筆交易,吳某團伙便可從中賺取每筆50元左右的交易手續費。截至案發,吳某團伙共發展1000餘名客戶使用該軟件開展境外期貨交易,總入金金額達1.29億元。

通過對該公司及其實際控制人方某展開調查,專案組發現,2017年,犯罪嫌疑人方某因發現經營境外期貨交易業務有利可圖,便動起了自行開發境外期貨交易軟件牟利的念頭,並開發出了一款專門針對香港期貨市場的境外期貨交易軟件。方某通過在境外開立個人期貨交易賬戶,獲取了境外期貨經紀商的接口和授權碼,進而利用該軟件搭建起了非法跨境期貨交易通道,並在互聯網上大肆宣傳,犯罪嫌疑人吳某就是其中之一,兩方約定,只要客戶每完成一筆交易,方某便可從吳某處抽取每筆1.5元左右的費用。

通過對該交易軟件後臺數據和涉案資金流向進行全面研判,警方分析梳理出全國各地其餘56個像吳某團伙一樣利用該交易軟件非法從事境外期貨交易的非法經營團伙。據統計,上述團伙累計非法招攬客戶入金開展境外期貨交易700餘億元。

今年7月,上海警方提請公安部發起“雲端行動”,針對涉及全國其他15省市的49個非法經營團伙開展打擊。截至目前,上海市抓獲的90餘名犯罪嫌疑人中,已有60餘人因涉嫌非法經營罪被警方依法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其餘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在進一步偵辦中。

外盤期貨(也稱“境外期貨”)交易,是指在中國境外國家和地區交易所進行的期貨交易,主要以美國、英國等國際成熟市場的期貨合約作爲交易標的,涵蓋了原油、外匯、貴金屬、股票指數等多個品種。目前,國內外盤期貨交易這道“口子”一直沒有被放開,在嚴監管的背景下,面對境內居民龐大且多樣的跨境投資需求,不乏一些膽大的非法機構遊走於“灰色地帶”招攬投資者進行外盤交易。

當前,在境內從事外盤期貨的平臺,一類是直接對接國際期貨交易市場的“真”平臺,是由境外監管部門批准的經紀商代理交易;另一類則完全是打着外盤期貨的旗號,從事傳銷、非法集資或詐騙的“僞”平臺。據專業律師介紹,根據我國有關規定,未經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期貨業務,境內單位或個人不得違反規定從事境外期貨交易。目前,沒有任何一家境內中介機構獲准在境內開展外盤期貨代理業務,也沒有任何一家境外機構獲准在境內開展外盤期貨業務。因此,即使是直接對接國際期貨交易市場的“真”平臺,也屬於非法通道,相關投資和結算行爲缺乏有效監管,透明度低,網站信息較難覈實真假,交易數據真實性存疑。

近年來,基於互聯網的跨境非法金融活動趨於活躍,境內投資者投資所謂“外盤期貨”上當受騙的例子不勝枚舉。此類非法經營境外期貨犯罪嚴重侵害境內投資人財產安全,擾亂國家外匯、期貨管理秩序,易產生疊加危害,還損害了期貨市場的聲譽,在社會上造成了不良影響。

實際上,想要投資外盤期貨的投資者也不是完全沒有渠道。據瞭解,就個人投資者而言,可以通過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制度來參與境外期貨交易。根據證監會發布的《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境外證券投資管理試行辦法》,QDII基金的投資範圍較廣,主要有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另類投資基金等。其中,另類投資就包括了能源(石油、天然氣)、大宗商品、貴金屬等。

此外,自2006年監管機構允許符合條件的內地期貨公司到香港設立分支機構以來,南華期貨、永安期貨等數十家內地期貨公司先後赴港設立分支機構。其中,不少期貨公司已經在香港開設分支機構並拿到了香港證監會的相關業務牌照,這些機構受中國證監會監管及受香港證監會監管。行業人士介紹,投資者可直接去境內期貨公司香港分支機構所在的香港辦公地點直接進行臨櫃開戶,如果是線上開戶,則可以通過相關期貨公司香港分支機構的官網點擊線上開戶,進行開戶預約。

“投資者開戶過程中需特別注意選擇正規、合法的持牌機構,由於境外資金是二級託管,客戶資金直接由持牌機構管理,沒有銀行進行三方存管,因此特別需要甄別機構的資質,謹防誤入網絡平臺陷阱。投資者需特別警惕一些非法中介機構在公開網站發佈的廣告信息,以方便快捷爲誘餌,吸引投資者直接在網站進行開戶、交易,一般都屬非法行爲。”行業人士提醒,由於境外公司數量較多,沒有統一的資格查詢方式,建議投資者如有相關需求,可主要通過國內幾家較大的期貨公司在境外設立的子公司進行開戶交易會較有保障,如自行通過廣告宣傳鏈接等方式直接聯繫境外公司,不但開戶流程較爲複雜,且沒有相關監管機構監管,部分機構並無相關資質卻以境外期貨代理的名義,用低手續費、低保證金等手段招攬客戶從事境外期貨交易活動,風險很大。如遇到國內從業人員自稱有“見證開戶”資格可幫投資者進行境外期貨賬戶開戶,也應特別警惕。

據期貨日報記者瞭解,很多“非法期貨”活動都有一些共同特點,即從事非法證券期貨活動的機構或個人,通常通過購買交易軟件、營造封閉的交易平臺、T+0雙向交易、低保證金制度、連續的集中交易,以及出入金流入到個人賬戶來達到詐騙目的。此外,無實物交割,更沒有倉儲及物流配套設施,且通常許諾高額回報,而對相關風險描述較少。

警方也提示,廣大羣衆應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投資風險意識,自覺遠離非法境外期貨投資活動,在投資前要擦亮雙眼,做到“三辨”:一辨業務資質。期貨行業都是特許經營,開展業務必須經過中國證監會批准或備案,取得相應業務資格。廣大市民在進行任何投資前,牢記通過相關金融管理部門瞭解是否經批准或經備案的合法機構,辨明業務資質情況。二辨營銷方式。開展期貨業務,要遵守法律法規有關適當性管理的要求,合法的經營機構在進行業務宣傳推介時會按要求揭示業務風險,不會承諾最低收益。三辨匯款賬戶。投資客戶應前往合法期貨投資機構開立期貨賬戶,進而開展期貨交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