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十四五”階段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規模,衆說紛紜。在“2030年碳排放達峯”、“2060年碳中和”兩大目標公佈後,各界對光伏、風電市場的熱情更加高漲。

12月10日,在2020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任育之表示,預計2020年全國新增光伏裝機約35GW,保持全球第一。在度電成本持續下降的同時,光伏利用率也再創新高。從目前的發展情況看,“十四五”的新增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將遠高於“十三五”。爲此,必須調動國務院各個部門、各個行業甚至全社會的力量,有必要調動各級地方政府、光伏製造企業、光伏發電企業包括電網公司、傳統能源企業的積極性,共同轉型。

任育之介紹,能源局正在謀劃“十四五”期間新能源發展佈局、基地示範工程行動計劃,考慮在三北、西南佈局多個千萬千瓦級的新能源基地,在各地推動建設一批百萬千瓦級的光伏發電平價基地,還要推動屋頂和地面分佈式光伏發電的建設,使分佈式光伏規模實現跨越式發展,從而以超大市場規模支持國內光伏發電成本的持續下降。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王勃華指出,到“十三五”末,全國光伏累計裝機約240GW,是“十二五”末的5.6倍。從製造端看,多晶硅價格下降24.9%,硅片、電池、組件價格下降50%以上,系統造價也下降了47.2%。“目前光伏基本實現發電側平價上網,與政策、價格都是分不開的。”

放眼全球,光伏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爲最廉價的能源形式。王勃華表示,到2025年,預計可再生能源在新增發電裝機中的佔比將達到95%,其中光伏在所有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的佔比會超過60%。他預計,從2021到2025年,全球年均新增裝機222-287GW,市場空間巨大。“從中國市場看,‘十四五’一般預計國內年均新增光伏裝機70GW,樂觀預計可以達到90GW。”王勃華強調。

任育之則建議光伏行業不斷拓寬應用場景,創新商業模式。隨着光伏發電成本的進一步下降,可以考慮在西部土地資源豐富地區建設大型的光伏發電基地用於制氫。可推動“光伏+儲能”,從而使光伏發電供電質量進一步提升。光伏發電成本降低,還可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爲新能源微電網、分佈式發電網、光伏直供等新模式新業態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索比光伏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