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晚

《問政山東》迎來第78期

聚焦“企業改革攻堅行動”

本期問政火辣依舊

02

企業混改幾經“難產”,省國資委:工作不深不實不細

企業改革攻堅行動提出,我省要在國企混改方面取得更大突破。根據我省省屬企業混改三年計劃,到2021年年底,省屬國有企業混改戶數和資產佔比要達到“雙75%”。這項改革在整體取得較大進展的同時,有的企業也遇到一些問題。來看記者的問政調查。

2018年,作爲山東省國資委第一批員工持股試點企業之一,魯華能源集團旗下的魯華生物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拉開序幕,並在當年實施了增資擴股項目。但是在山東產權交易中心掛牌後,卻發生了無人摘牌的情況。

不僅如此,在國企改革中,一些程序性的限制也增大了混改工作的難度。山東魯華龍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梁會亮告訴記者:當時,新三板股轉系統要求信息及時披露,提前披露,但是我們好多政策制定還要報集團審批,這裏邊就有一個時間上的衝突。

第一次掛牌流拍後,龍心生物調整方案,積極尋找戰略投資。今年11月進行了第二次掛牌,這次終於成功摘牌,成爲魯華能源集團內部第一個完成混改任務的企業。但集團內部,其他幾家企業混改任務卻依舊“難產”。2020年11月26日,山東產權交易中心披露,山東華能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掛牌轉讓,90%國有股權及101.95萬元債權轉讓方爲山東魯華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轉讓底價爲1304.6947萬元。10月28日,這個項目流拍後第二次掛牌轉讓,底價較上次下降了133.6383萬元。

山東華能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邱玉冬告訴記者:這個轉讓方式就是競價,結果我們公司,評估價是1480萬,審計值是600多萬,在這個評估過程中,因爲評估的政策讓我們集體的壞賬準備金還原了360萬,這相當於虛高。集團領導都知道,而且都覺得不合理,但是沒辦法。

評估價過高導致掛牌無人問津,而在山東魯華清潔能源有限公司,如何尋找戰略投資者成了首要難題。該公司財務總監許修鋒介紹說,公司沒有專門的投資部,幾個發電機組項目正在緊張建設當中,目前公司的狀況對戰略投資者吸引力不夠大。如果現在趕緊把這些建設項目投產,產生了收入和效益,也許能賣個好價格。

短片中反映了魯華集團的三家子企業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遇到了問題。對此山東魯華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莉表示:尋找戰投是整個混改最難的,不光是我們集團存在。去年以來集團把推進混改作爲重中之重,在尋找戰投過程中遇到一些難點,主要原因:一方面三個板塊競爭性領域,這樣會帶來一定難度,另外一方面目前市場戰略投資者對公司市場能力包括合作之後的股權架構、治理結構都有相應的標準和要求,再一方面我們也希望引進戰投,實現技術、產品、品牌、人才的提升。正是因爲雙方這種訴求、需求的不同,必然導致我們雙方會有很長的協商過程。爲此,我們集團成立了一個專班,多方“引戰”,今年我們與20多家戰投反覆進行磋商,經過這一年多的艱苦談判,基本都有了意向戰投。片中談到管理公司評估值過高的問題確實存在,離我們預期差距較大。

戰略投資難找、評估價存爭議、程序繁瑣,山東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高長生表示:爲了簡化程序、讓企業能夠幹出活力,我們國資委已經三次授權放權給企業,因爲要減少這種環節,同時我們要求企業集團對權屬企業也要授權、放權,實行清單和管理。從短片看我們有些企業確實沒有做到,這與我們國資委工作不深不實不細有很大關係,我們在監督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漏洞,下一步我們要針對這個情況進行全面梳理,找出我們的弱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