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ai全新換代!豐田繼續押寶氫燃料電池

2月9日,豐田汽車宣佈,氫燃料電池乘用車Mirai全新換代,並上市銷售。這款車定位爲豪華車型,起售價達710萬日元(約44萬元人民幣)。

官方資料顯示,新款Mirai基於TNGAGA-L平臺而開發。性能方面,新車的續航里程爲850km(WTLC工況),較上一代車型提升約30%;儲氫罐增加至3個,氫氣搭載量提升20%,能耗降低約10%;燃料電池電堆最高輸出功率達128kW,最高車速爲175km/h,電機的最高輸出功率達134kW。

同時,新款Mirai還搭載"ToyotaTeammate"高級駕駛輔助技術和"ToyotaSafetySense"安全輔助套裝,其智能互聯技術還可支持軟件升級。

根據官方規劃,Mirai新款車型上市後,其年產能將由3000輛提升至30000輛,儲氫罐、燃料電池電堆的生產規模將同步擴大。

不僅如此,豐田汽車還計劃將燃料電池技術拓展至SUV、皮卡、卡客車等其他車型,預計在2025年前後推出。

目前,豐田還與北汽、一汽、東風、廣汽、億華通設立合資企業,推進商用車燃料電池系統研發工作。

氫燃料的優勢明顯

在新能源車中,純電動車的技術已經基本成熟,續航表現、充電技術也在穩步提升,不過和燃油車相比使用習慣上還是有差距的。

氫燃料電池汽車和傳統燃油車使用習慣相近,和純電動車相比也是有一定優勢的。

充電時間VS加氫時間

首先在補能這塊,按目前電池容量普遍在50kWh的電動車爲例,在快充條件下從低電量充至80%電量,充電時間也得30分鐘左右。

而氫燃料電池車加註氫氣只需要三到五分鐘,基本和傳統燃油車加註燃油時間相當。

續航里程對比

續航里程對於新能源車是繞不開的問題,目前絕大部分的純電車續航里程都比較低,而且還受外界溫氣溫影響,基本適合短途使用。

反觀氫燃料電池車,擁有更加接近傳統汽車的巡航里程,同時動力不弱,可以滿足長途行駛,不過這也得看加氫站的覆蓋。

國家政策對比

到2020年年底,純電動車和插電混合動力汽車的補貼將會完全退出。氫燃料電池汽車是唯一財政補貼不退坡,不限制地方補貼比例上限的車型;並且2020年後,對燃料電池汽車也會持續支持。

氫燃料電池汽車看似環保,使用習慣上也更接近傳統燃油車,但是面臨的諸多問題使得它的發展依舊緩慢。

制氫/儲氫/運氫/加氫有難度

和電動車的充電時間相比,氫燃料電池車只需3分鐘的加氫時間看似優勢明顯,但是加氫站的覆蓋是制約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主因。

電動汽車找不到充電樁,家裏拉個插座也可以慢慢充,但燃料電池汽車不行。這點其實跟燃油車很像,只要加油站多沒有什麼地方是不能去的。

目前全球擁有20座加氫站以上的國家分別是日本(96座)、德國(60座)、美國(42座)、中國(23座),一座加氫能力大於200公斤的加氫站建設成本在1000萬元以上,如此高昂的建設成本顯然是加氫站快速發展的最大障礙。

其次,氫的運輸也是個問題,現在常見的氫氣運輸方式是採用高壓氣罐,但這種方式的單次運輸量非常有限。

另一種方式是液態運輸,但是要將其保持在-252.77攝氏度,意味着非常高昂的成本,不太現實。

還有一種方式是固體儲氫,利用固體對氫氣的物理吸附或化學反應,將氫儲存於固體材料中。

固體儲氫方式安全穩定,但是能在常溫下還原的多爲鈀、銠等稀有貴重金屬,同樣不太現實。最好的方法就是現場制氫、儲氫,免去運輸過程。

目前國內關於加氫站建設還沒有一套標準規範,加氫站中的制氫系統、調壓乾燥系統、氫氣壓縮系統、儲氣系統、售氣加註系統和控制系統六個主要子系統,每一個系統都需要統一的標準規範制定,方便大規模的建設。

國內加氫站核心設備研發還處於起步階段,國內企業生產的氫氣壓縮機輸出壓力均在30兆帕以下,遠遠達不到商業化加氫站技術要求。

我國早在《"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就提到了發展氫能燃料電池技術,目標是到2030年,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要達到200萬輛,加氫站數量達到1000座,產業產值將突破1萬億元。目前國內關於氫燃料電池的發展還沒有一套指導規範,和純電動車相比,氫燃料電池的上下游產業鏈基本需要重新打造,包括制氫、運氫、儲氫、加氫站和燃料電池等全產業鏈的建設。

另外國內車企對氫燃料電池的核心技術也尚未掌握,燃料電池系統中關鍵的電池堆、空壓機,以及電堆的關鍵零部件膜電極,均依賴進口。儲氫瓶技術僅可以自主化生產35MPa儲氫氣瓶,和日韓70MPa儲氫氣瓶相比差距明顯。運氫技術未能突破液氫運輸和管道運氫,仍需拖車運輸高壓氣瓶,加氫站設備同樣依賴進口。

總的來說,氫燃料電池的前景看似不錯,但是要推動氫能發展依舊任重道遠。

—The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