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粟书岩位于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金城镇金城公园东北方向,是自观音阁东侧岩壁起至柳家岩的800米书法长廊,始建于1985年,以歌颂朱德精神、展示仪陇红色文化为主题。2015年至2017年,仪陇县投资2000余万元实施金粟书岩文化长廊打造、岩刻修复等工作。以徐向前元帅生前题书“金粟书岩”为标志。“金粟书岩”四字镌刻在朝阳洞上方,每字高7米有余,5公里外清晰可认,堪称一绝。

金粟书岩上篆刻的书法作品,除朱德生前所作外,其他均是当代书法名家的上乘作品,他们有:舒同、启功、邵宇、沈鹏、陈叔亮、欧阳中石、李半黎等人。现已镌刻书品200余幅,面最大者达35平方米,最小者也在2平方米以上。从作品内容来看,有录朱德诗章的;有题写古今文人励志、写景、抒情等诗词名句的;有书题颂扬祖国大好河山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豪言壮语的……从表现形式看,兼有楷、行、草、隶、篆等各种书体。可谓百花争妍,令人耳目一新,成为仪陇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金粟书岩入口处,“红军朱总司令是仪陇人”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仪陇是新中国开国元勋朱德和为人民服务光辉典范张思德的故乡,故有“德乡”、“两德故里”、“党的宗旨教育策源地”之美誉。仪陇还是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先念、徐向前、王树声、许世友等老一辈革命家浴血奋战过的地方。1933年秋至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先后两次来到仪陇,在全县城乡书刻石质标语大约五百条左右,后遭国民党反动派凿毁,或建修、拆迁、坍塌损坏不计其数。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尚残存石刻标语118条,大部分都是红九军政治部所刻制。红军留下的这些独具特色的石刻标语,是川陕苏区红色文化的历史见证,也是仪陇“两德”故里一笔珍稀难觅的精神财富。

在金粟书岩的最前面,我们可以看到朱德同志的书法作品“革命到底”。朱德同志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成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他一生功勋卓著,身名显赫,既是三军总司令,又是普通一兵。他在89岁高龄时写下“革命到底”的条幅,表达了一位老兵坚定的革命信念。还有第一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著名红军书法家舒同题书的“继往开来”四个大字。

在金粟书岩的山后面还有总长一公里的“德苑”悬崖绝壁,篆刻有全国书画名家600多幅书法名作,有99块“德”字碑,99个不同形态的“德”字镌刻于每块石碑之首,碑上嵌刻有全国各地诗词名家颂“德”的佳作99首,这些石刻年代久远且连续,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其地标性工程——460平方米的“德”字石刻,取自开国元勋朱德亲笔所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摩崖石刻汉字;使“德苑”成为“两德”故里崇尚“两德精神”、弘扬“中华大德”的一张文化名片。

经过多年风雨的洗礼,“德苑”区域字部分书法石刻被损毁。2019年9月初,仪陇县张思德干部学院为修复书法石刻面向全国征集书法佳作。征集活动得到全国著名书法大家和老将军、老部长以及朱老总家人的支持,征集到100多幅书法作品。评审委员会评选出20余幅佳作补刻于金粟书岩崖壁,成为巴蜀历史和文化的一段佳话。

金粟书岩文化长廊,用书法铭记历史,以书法作品的形式生动再现川陕苏区革命斗争的发展历程,唤起了我们对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记忆,同时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书法所蕴含的魅力。

红色仪陇,以“德”为魂。近年来,仪陇深挖红色文化内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金城镇朱德铜像园、金粟书岩、马鞍镇朱德故里景区(5A景区)、红色经典广场、张思德纪念馆、德园(4A景区)几个景点连成一条线,以“德”文化(朱德、张思德)为主,打造红色旅游景观带。成为仪陇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张思德干部学院的现场教学点。

在这里,大家可以重温红色激情岁月!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如歌岁月、光辉事迹,去追寻那段激情燃烧的红色记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