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粟書巖位於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金城鎮金城公園東北方向,是自觀音閣東側巖壁起至柳家巖的800米書法長廊,始建於1985年,以歌頌朱德精神、展示儀隴紅色文化爲主題。2015年至2017年,儀隴縣投資2000餘萬元實施金粟書巖文化長廊打造、巖刻修復等工作。以徐向前元帥生前題書“金粟書巖”爲標誌。“金粟書巖”四字鐫刻在朝陽洞上方,每字高7米有餘,5公里外清晰可認,堪稱一絕。

金粟書巖上篆刻的書法作品,除朱德生前所作外,其他均是當代書法名家的上乘作品,他們有:舒同、啓功、邵宇、沈鵬、陳叔亮、歐陽中石、李半黎等人。現已鐫刻書品200餘幅,面最大者達35平方米,最小者也在2平方米以上。從作品內容來看,有錄朱德詩章的;有題寫古今文人勵志、寫景、抒情等詩詞名句的;有書題頌揚祖國大好河山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豪言壯語的……從表現形式看,兼有楷、行、草、隸、篆等各種書體。可謂百花爭妍,令人耳目一新,成爲儀隴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

金粟書巖入口處,“紅軍朱總司令是儀隴人”幾個大字格外醒目。

儀隴是新中國開國元勳朱德和爲人民服務光輝典範張思德的故鄉,故有“德鄉”、“兩德故里”、“黨的宗旨教育策源地”之美譽。儀隴還是川陝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李先念、徐向前、王樹聲、許世友等老一輩革命家浴血奮戰過的地方。1933年秋至1935年春,紅四方面軍先後兩次來到儀隴,在全縣城鄉書刻石質標語大約五百條左右,後遭國民黨反動派鑿毀,或建修、拆遷、坍塌損壞不計其數。據不完全統計,全縣尚殘存石刻標語118條,大部分都是紅九軍政治部所刻制。紅軍留下的這些獨具特色的石刻標語,是川陝蘇區紅色文化的歷史見證,也是儀隴“兩德”故里一筆珍稀難覓的精神財富。

在金粟書巖的最前面,我們可以看到朱德同志的書法作品“革命到底”。朱德同志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爲中國革命成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立下了豐功偉績。他一生功勳卓著,身名顯赫,既是三軍總司令,又是普通一兵。他在89歲高齡時寫下“革命到底”的條幅,表達了一位老兵堅定的革命信念。還有第一屆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著名紅軍書法家舒同題書的“繼往開來”四個大字。

在金粟書巖的山後面還有總長一公里的“德苑”懸崖絕壁,篆刻有全國書畫名家600多幅書法名作,有99塊“德”字碑,99個不同形態的“德”字鐫刻於每塊石碑之首,碑上嵌刻有全國各地詩詞名家頌“德”的佳作99首,這些石刻年代久遠且連續,內容豐富,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其地標性工程——460平方米的“德”字石刻,取自開國元勳朱德親筆所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體摩崖石刻漢字;使“德苑”成爲“兩德”故里崇尚“兩德精神”、弘揚“中華大德”的一張文化名片。

經過多年風雨的洗禮,“德苑”區域字部分書法石刻被損毀。2019年9月初,儀隴縣張思德干部學院爲修復書法石刻面向全國徵集書法佳作。徵集活動得到全國著名書法大家和老將軍、老部長以及朱老總家人的支持,徵集到100多幅書法作品。評審委員會評選出20餘幅佳作補刻於金粟書巖崖壁,成爲巴蜀歷史和文化的一段佳話。

金粟書巖文化長廊,用書法銘記歷史,以書法作品的形式生動再現川陝蘇區革命鬥爭的發展歷程,喚起了我們對革命戰爭年代的紅色記憶,同時也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書法所蘊含的魅力。

紅色儀隴,以“德”爲魂。近年來,儀隴深挖紅色文化內涵,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將金城鎮朱德銅像園、金粟書巖、馬鞍鎮朱德故里景區(5A景區)、紅色經典廣場、張思德紀念館、德園(4A景區)幾個景點連成一條線,以“德”文化(朱德、張思德)爲主,打造紅色旅遊景觀帶。成爲儀隴縣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張思德干部學院的現場教學點。

在這裏,大家可以重溫紅色激情歲月!感受革命先輩們的如歌歲月、光輝事蹟,去追尋那段激情燃燒的紅色記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