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夢裏詩書

如果你從未看過一部港片黃金時代的喜劇,那麼《沐浴之王》或許能給你帶來些許驚喜,反之這部所謂圍繞中國傳統文化“搓澡”展開的喜劇,實則只是將港片喜劇中常用的美食替換成了搓澡,包袱套路的乏善可陳,劇情大雜燴般的東拼西湊,既空無地氣,更難見歡喜。

《沐浴之王》講述了喬杉飾演的搓澡工周東海意外撿回了彭昱暢飾演的失憶富二代肖翔,爲了省人力欺騙肖翔本也是一個搓澡工,於是失憶的肖翔便開始了自己的搓澡生涯。電影預想運用這樣的身份錯位來製造看點,但其卻根本沒考慮起碼的邏輯,整個故事的推進,是完全建立在一次次巧合之上的,劇情與劇情之間的割裂生硬,令人略有細思,便漏洞百出,劇情所沿用的也只是《金玉滿堂》《食神》這類港片喜劇的固有模式。

劇情的敷衍潦草,並不僅是體現在故事生硬的轉折上,更還在不加思索的套搬套用,展現“搓澡”文化的方式有很多種,例如《洗澡》同樣是一部發生在澡堂裏的劇情喜劇,但電影卻巧借人物的真實接住了地氣,而《沐浴之王》爲了體現“王”的概念,於是便效仿廚藝大賽也弄出了一場搓澡大賽作爲電影成功的體現,但電影卻全然沒有考慮搓澡和廚藝是不同的,由此形式所展開的復興澡堂主線,只是使電影越發顯得虛假造作。

在人物上,電影將寶近乎全部壓在了喬杉和彭昱暢身上,不可否認兩人的包袱確爲電影帶來了一定的喜感,但電影也將其餘人物全部都淪爲了可有可無的工具人,例如奶奶的設定只是爲了煽情,表哥的角色只是爲了給電影找出一個必備的反派,電影在這些人物所下的功夫是可以忽略不計的,而其讓人感受更多的是突兀的情感變化所帶來的無所適從,一聲“兄弟”,難見真情,滿是尷尬。

縱觀全片,從劇情到人物,《沐浴之王》的根本問題便是無法建立細膩連貫的情感,也支撐不起其所謂展現的沐浴文化,這部電影所做的只是將一個個短片小品拼湊在了一起,雖偶然間能讓人發出隔靴撓癢的笑意,但在笑過之後,卻很難對電影所展現的“搓澡”產生多少認同,“搓澡”在電影絕大多時候只是成爲了用來抖包袱的道具,而並非是如《洗澡》般,真正帶有人文底蘊的文化聚焦。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沐浴界裏塑造一個王者未嘗不可,但《沐浴之王》只是效仿到了昔日港片的皮毛,卻難得其神韻,這正如同《食神》的精彩,也不只於周星馳的無厘頭,而是在這背後小人物的心酸與理想,喜劇能真正打動人的還是那骨子裏須有的人間煙火氣。

個人評分;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