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唐地產成功上市,首日股價坐上“過山車”

記者|陶婷

年末踩點上市,大唐地產等這一聲鐘響等了十二年。

金融危機爆發的2008年,大唐地產首次計劃赴港上市,時逢危機又疊加創始人餘英儀辭世,上市進程無奈擱淺。

時隔十一年,大唐地產在去年11月二赴港交所,卻因負債高企、穩定性不足等原因被拒之門外。

今年5月底招股書失效的三天後,大唐地產無縫銜接三戰港交所,終於等來了上市鐘響。

12月11日,大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2117.HK)(文中簡稱“大唐地產”)正式登陸港交所。上市當日,大唐地產開盤報價4.56港元,與發行價持平。但隨後股價一度大跌近20%,至3.65港元。截至午市收盤,其報價4.56港元,總市值60.8億港元。

回顧今年下半年上市的另外5家房企,破發、認購不足成常態。這些房企首日收盤,港龍中國較發行價微跌,金輝控股、上坤地產、祥生控股和領地控股與發行價基本持平。

在公開招股階段,除了金輝控股外,其餘幾家都存在香港公開發售認購不足的情況,可見資本市場對中小房企的信心還是欠缺了點。

不管怎麼樣,大唐地產也算對自己漫長的上市路有了交代。而在謀求上市的這十幾年,大唐地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當年,在創始人離世和資金鍊緊張雙重動盪之下,大唐地產被福信集團收購,福信集團董事、控股股東成爲大唐地產實控人。據悉,福信集團是民生銀行興業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的股東。

從股權關係來看,福信集團和大唐地產屬於兄弟關係。黃晞和吳迪分別爲福信集團的第一、第二大股東,吳迪也是中國民生銀行董事。

上市前,黃晞持有大唐地產77.79%股權,執行董事吳迪擁有21.21%股權。全球發售之後,黃晞的股權稀釋爲58.34%,吳迪稀釋爲15.91%,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稀釋爲0.75%,剩餘的25%股權由公衆持有。

被收購後的幾年,大唐地產開始“百億”戰略規劃,業務拓展迅速。2015年,大唐地產將業務拓展至天津,次年摘下南寧溢價率高達283.19%的雙料地王,而後幾年其又將業務拓展至長沙、福州、莆田等全國多地。

追趕之下,大唐地產在2017年實現了銷售破百億,2018年更是以340億元的銷售額位列排行榜77位,進軍全國房企百強。

但跑馬圈地帶來的是駭人的槓桿。

據大唐地產披露的數據,2017至今年上半年,其淨負債比率分別爲1087.9%,408.8%、119.2%及128.5%。

對照“三道紅線”的指標,大唐地產踩中其中兩條——剔除預收賬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爲84.7%、淨負債率爲128.5%、現金短債比爲1.34。

數據上來看,短短几年大唐地產的淨負債率呈斷崖式下降,背後離不開福信集團的助攻。上市當日敲鐘的,除了董事長吳迪,另一位則是中國民生銀行行長鄭萬春。

自2017年起,大唐地產逐步收購福信集團旗下地產板塊子公司以增加其資產總額;同時,其加速償還借款使其有息借款總額逐漸走低,從而達到降低淨負債率的效果。

2017年及2018年,民生銀行提供給福信集團及其附屬公司的貸款分別爲15.06億元和23.67億元,其中部分資金流向大唐地產。

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向民生銀行所借款項佔其借款總額的29%,本金結餘總額約23.76億元。

面對資金問題,大唐地產計劃將募集到的資金約60%用於現有項目資金需求,約30%用於償還若干現有計息銀行借款,約10%用於一般營運資金。

難的不止大唐地產一家,今年上市的幾家小房企都面臨着大大小小的資金與債務難題。

例如,金輝控股過去三年淨負債率均處於170%以上,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達到77.14%,踩了兩條紅線。其第二次遞表的數據也顯示,截至今年4月,公司賬面的現金及等價物仍不足以覆蓋短期債務。

領地控股剔除預收款後的負債率、淨負債比率及現金短債比分別爲80.2%、153.1%及1.1倍,踩中兩條紅線。此外,一次性上岸的祥生控股也是三條紅線全中。

對這些中小房企而言,規模仍待開拓,大唐地產在上市前一天及上市當日還斥資17.07億元拿下南寧兩幅地塊。

但不容忽視的是,“三道紅線”下融資難度提高,中小房企空間進一步被壓縮,上市後如何與頭部企業在同一個池子生存,有待時間檢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