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段子:老公對老婆說,輔導孩子要有耐心,不要大呼小叫的。結果老婆說,那你來。沒想到十分鐘之後,當父親的比當媽的吼得更大聲。或許這是人們加工過後的誇大的藝術品,但也不是空穴來風,類似這樣的生活場景每天都在全國各地發生着。

檢查和輔導孩子作業,已經成爲中國基礎教育的普遍現象。有些學校要求家長簽字,當然字不是隨便籤了就行,這正確率你得有保證。之前網上就有看到過,有家長因爲孩子作業錯得比較多,被老師在羣裏公開點名批評。結果可能是壓抑太久了,那位家長在羣裏吐槽:“孩子作業家長改了,不會的家長教了,那要老師何用?“不少網友表示這種現象並非第一次見過,家長苦不堪言,但大多數人選擇了沉默。

圖片來自網絡截圖

關於在爲小學孩子作業簽字的同時,家長要不要給孩子輔導作業?比如做錯的要不要指出,如果孩子還是做不出來,要不要給孩子講題,幫孩子完成呢?又或者遇到孩子沒有思路的題要不要給思路?或者給答案呢?

有人說要。你自己的孩子你不着急,家長只輔導一到兩個孩子,老師面對的是全班幾十個孩子,哪有那麼多時間,做到面面俱到一個不落?如果你覺得孩子學習成績無所謂,可以直接無視。

也有非常多的網友認爲,檢查作業這樣的事,是老師的事。家長負責監督孩子把題做完就可以了。孩子做錯了的題,老師在改的時候才能發現問題,知道孩子們哪些地方沒有掌握。如果家長們都把作業檢查批改完了,交上去的作業都是100分,但老師並不能發現孩子哪些沒學好。

這裏面我大至收集整理了一下,認爲不要、不能給孩子輔導作業的網友的觀點:

01學習和作業其實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當然這不是家長推卸責任。獨立完成作業是學生的責任,家長輔導有越俎代庖嫌疑。家庭作業變成了家長作業,本末倒置,失去了家庭作業的意義,改變了讓孩子鞏固當天所學知識的初衷。

家庭作業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環節。因此每天講完新內容,對應佈置的作業是對當天所學知識的練習、鞏固、整理、歸納、以及反思。只有孩子自己獨立完成作業,才能達到這個目的。

一般而言,課後作業包括書本上的練習,和當天課堂所學內容高度吻合,是檢驗孩子在課堂是否消化吸收的良好檢測手段。所以假如不能獨立完成作業,那說明上課聽講不認真,或者跟不上老師的節奏與思路。這麼嚴重的錯誤,您不但不批評他,反而幫助他,難道不是縱容嗎?不是溺愛嗎?

02更爲可怕的是時間久了,孩子會產生依賴心理

會做的做完了就放在那裏,也不會去檢查,不會做的題直接問父母要思路。久而久之人會變得懶惰,不願意思考和解決問題。再者孩子也會覺得即便上課沒聽懂也關係不大,晚上還有家長”幫忙“完成作業,做錯的家長會指出,做不出的家長會教。

所以有一天或許家長會發出這樣的感嘆,這孩子有點笨!

03家長的方法不適合孩子目前所學知識

家長的教孩子解題的另一個壞處是:家長學得太多,教給孩子的方法不符合目前孩子所學知識階段性的要求,也就是說太超前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對於小學應用題,十個家長有八個家長會第一時間想到列方程。因爲無論是和差倍問題、植樹問題、雞兔同籠,又或是盈虧問題、平均數問題、工程還是行程問題,方程都能”完美”地解決。找出等量關係,省去了中間大量的推理分析環節。但是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他甚至連方程是什麼都不知道,你叫他怎麼聽得懂?

另外,小學的初期階段要着重讓孩子養成嚴謹的推理及清晰的思路,用方程的方法去教孩子,反而不利於孩子的學習,得不償失。

04家長會做但不一定講得明白

再者小學的題,家長確實會做,但是真正要講給不懂的孩子聽,讓他明白可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了。可能講了半天,自己講得口乾舌燥,孩子一臉迷茫。家長又氣又急,這麼簡單的題目,講多少遍了還聽不懂?影響着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

但對於孩子的任課老師,最近在學什麼內容,心知肚明。同樣一道題,老師看一眼,一般馬上就會想到這是什麼題型,想考查學生哪方面的知識和能力?這叫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學生在哪兒容易出問題,在輔導的時候都會大處着眼,小處着手,採用啓發式教育,拿捏好分寸,恰到好處的幫助孩子。另外現在的教材改了,有些知識和以前的不一樣了。家長按照以前學的教孩子反而有可能誤導孩子。比如語文課本中,有些字的筆順和讀音就變了。但家長若沒去看課本,可能就不知道,反而幫倒忙。

再有,家長講題,可能會由於一直給提示。孩子就是聽不懂,最後家長直接把整道題的思路甚至完整的過程都寫出來了,孩子直接把答案抄一遍,這樣並不是大家想要的結果。

05輔導效果不一樣

最後,孩子聽家長輔導與老師輔導效果也是不一樣的。孩子對老師有一種天然的敬畏,聽的時候也會相對認真,這樣以後遇到類似的題,也能融會貫通。家長教的時候,缺少嚴肅,孩子聽的沒那麼仔細,效果往往也會打折扣,因此可能同樣一類題,換個說法就做不了。

總結:當然我們並不是讓家長做甩手掌櫃,我們並不反對與孩子討論問題,交流見識,引導孩子學習。但就家庭作業方面來說,還是讓孩子養成獨立完成的習慣比較好。

因爲到了初中以後,大部分的家長是沒有辦法全科輔導孩子的。就像孩子在還不會走路的時候一樣,我們不牽着孩子,孩子走路肯定會摔倒,但如果家長因爲擔心孩子走路摔倒而一直不放手,那麼孩子走路都會成問題。所以我們要學會慢慢放手,讓孩子養成獨立完成與學習有關的事情,學會合理安排時間處理自己的事務。

您對部分老師要求家長輔導批改孩子的作業,並簽字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大家在評論中留下你的看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