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劉強東親自帶隊殺入社區團購,生鮮電商賽道混戰沒有最亂只有更亂,行業鏡頭也聚焦在新舊巨頭之間的廝殺上。

從整個社會熱度來看,趕早進入生鮮電商賽道的叮咚買菜、每日優鮮,幾乎稱得上行業原住民了,好不容易捱過2019年成爲行業倖存者,卻成了行業陪跑人。賽道遇冷時,他們在邊緣,賽道火爆時,他們仍在邊緣。

在這場生鮮電商賽道的“燈下黑”中,實力不濟的玩家正在出局,上蔬永輝宣告破產,哈囉出行放棄社區團購業務,那麼原住民們作爲行業先驅,現在過得怎麼樣?

一、叮咚買菜:被架着狂奔

談到叮咚買菜,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去年在上海的地推大戰。應對每日優鮮的華東市場攻勢,叮咚買菜地推人員遍佈社區、地鐵口,拉新好禮、首單優惠的強力補貼,甚至一路追着勸說用戶下APP,一本正經地普及了薅羊毛的快樂。

儘管在上海大本營保衛戰中,叮咚買菜投入重兵,但還算是穩紮穩打。2019年底,叮咚買菜立足華東市場僅拓展了6個城市,包括上海、杭州、寧波、蘇州、無錫、深圳,前置倉數量接近550個。其採用“小區域高密度”的打法,將成熟的前置倉裂變爲2-3個新倉,增加訂單密度,以局部的規模效應降本增效。

然而,在今年行業狂卷下,叮咚買菜多城同開,尤其下半年開城節奏明顯加快。

自今年6月佈局以來,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等依靠着強大的資本、平臺用戶基數,滲透了近20個省份,擴張節奏迅猛。眼看着各方跑馬圈地,叮咚買菜也加足馬力,在4月進京後,11月不僅雙城同開,開城總數更是超過10座。儘管這樣的節奏和巨頭相比仍存在距離,但是單月戰績已經超越了去年開城總和。

這種短期內的快速擴張,十分考驗平臺的供應管理能力。相比無錫、金華等熟悉的華東市場,叮咚買菜跨區域進軍華北、西南、華南市場,需要從0到1重新構建供應鏈體系,保證食材質量、配送效率不能拖後腿的同時,還要考慮訂單量能否覆蓋倉配等履約成本,環環都是挑戰。在黑貓消費者投訴平臺上,就有用戶投訴叮咚買菜的優惠、食材質量、配送服務。不難看出,叮咚買菜的擴張,並不順暢。

老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擁有軍人背景的叮咚掌門人梁昌霖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實際上面對這場硬仗,以業務爲導向的叮咚買菜已經在內部管理上大跨步前進。在脈脈上,多位顯示爲叮咚買菜員工曝出,公司已經推行全員大小周的工作制;同時CTO換帥,招來阿里技術背景的候選人。

酣戰之時,臨戰換將,對叮咚買菜來說似乎不是利好信息。更令人頭疼的是,經歷了今年春節期間的訂單和用戶量的爆發後,巨頭的下場爭奪,叮咚買菜的月活明顯下降。據易觀千帆數據顯示,今年2月,叮咚買菜月活1454萬,10月月活爲585.1萬。

在去年平穩的節奏下,叮咚買菜甚至收窄了虧損。據海通證券測算,當其前置倉的日均訂單達1250單時,將基本實現盈虧平衡。同期數據顯示,叮咚買菜日訂單量超50萬單,簡單測算下來,實現了平均每倉約910單,2019年7月這一數據約爲890單,小幅上升(參考IT時報,7月底叮咚買菜共有447個前置倉、日訂單量40萬單)。

而今年,不考慮行業搶人打戰的成本上升,以前置倉700個、日訂單量60萬的數據來推算,目前叮咚買菜平均每倉約860單, 反而虧損面擴大。在仍需要外部輸血的情況下,面對月活和虧損面擴大,叮咚買菜恐怕很難拿講出動聽的故事。

結合公開數據來看,距離2019年7月融資後,叮咚買菜已經一年半沒有新融資消息了,今年僅有的一次融資傳聞也被創始人梁昌霖否認。可以推算,在目前的表現下,如果沒有新一輪的融資進入,叮咚買菜的現金流將更加緊張。

二、每日優鮮:消失的月活

相比之下,每日優鮮,這位叮咚買菜的“鄰居”在各類資源加持下,在資本市場上仍然春風得意。

近日,每日優鮮獲得20億元戰略投資,投資方爲青島國信、陽光創投、青島市政府引導基金,創下了生鮮電商在地方落地的最大規模戰略投資。這並不是每日優鮮今年的第一筆融資,今年5月和7月,其已經完成了一輪戰略投資和4.95億美元的E輪融資,估值已經達到了30億美元。

一般來說,手握充足彈藥的玩家都會祭出兇悍的打法。賽道一片火熱下,每日優鮮卻顯得過分從容。每日優鮮僅僅在今年年中的一場合作發佈會上,宣佈了從20城1500倉拓展到100城10000倉的計劃,後續幾乎沒有聲音。

每日優鮮可以從容地打造供應鏈生態,在於其完成了跑馬圈地。在每日優鮮小程序頁面,隨手點一個五線城市下單,的確也有每日優鮮的訂單配送服務。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種配送服務採用第三方配送。此前脈脈上每日優鮮員工也提到,目前每日優鮮的各倉配站點、騎手均採用外包形式。

基於這樣的市場背景,每日優鮮高層也多次表態將在供應鏈上發力,拓寬企業護城河。今年9月,每日優鮮創始人徐正就表示,將在未來五年投入100億元重倉供應鏈,打造供應鏈生態。這次青島戰略投資同樣也是着眼供應鏈體系。

然而,每日優鮮並非沒有憂患。倉配採用外包模式雖然能夠短時間內完成擴張,但難以在短時間內有效管理各區域龐大的合作倉、騎手,意味着難以保證品質、配送服務體驗。

最近,北京市場監管局就指出 ,每日優鮮APP經營的香辣山藥片被檢出大腸菌羣項目不合規。2019年下半年被曝蔬菜在倉庫滯留時間長,死魚蝦冷凍起來當冷凍水產銷售。同時在黑貓消費者平臺上,針對每日優鮮食材質量、配送問題的投訴也不在少數。食品質量問題時有爆發,每日優鮮在供應鏈層面仍需補課。

與此同時,這種外包模式正帶來連鎖反應。菜品質量、配送服務水準的參差不齊,也在擁擠的賽道中進一步喪失了市場競爭力,平臺月活逐步下滑。據易觀千帆數據顯示,今年2月,每日優鮮的月活達到1030萬;10月則下滑到806.9萬。另外綜合來看,每日優鮮的主力市場主要在一二線城市,也是本輪社區團購巨頭爭搶的高地,在巨頭瘋狂補貼下,每日優鮮如果不跟進這場燒錢大戰,未來平臺的用戶也將面臨被爭搶、瓜分。

三、巨頭之下,夾縫生存

儘管行業都認爲市場還處在跑馬圈地搶增量的階段,但是不可否認市場容量有限,在充分競爭下,和我們熟悉的百團大戰、打車大戰一樣,最終只有一兩家頭部存活。這個優勝劣汰的過程中,前置倉+到家和社區團購模式之爭、巨頭與獨角獸之爭相互交織。

一方面,目前來看,前置倉+到家和社區團購兩種模式,從成本、供應鏈管理上,後者都明顯優於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的前置倉模式。

“低毛利、高耗損”是生鮮行業最明顯的兩大特徵,不論模式、玩法如何變化,核心都是解決消費者的生鮮消費需求,能實現低損耗、降低終端物流成本、提高淨利率纔是硬道理,才更有希望拿到生存權。

在採購及SKU的選品上,社區團購“鼻祖”興盛優選已經積累供應鏈優勢,美團、盒馬、拼多多也早已在農產品採購上形成了規模效應,叮咚買菜、每日優鮮並沒有太多勝算。即便在打造冷鏈運輸上,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獨角獸們也很難在資源上比得過巨頭們。

而中間履約環節中,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前置倉模式都是提前採購,再分配至前置倉,本身存在一定的耗損,且還需承擔前置倉成本,相比之下,巨頭們入局的社區團購模式則省去了租金費用,其模式相對更輕。而在配送體系上,阿里、滴滴、美團都有自己成熟的配送體系,新增的社區團購業務帶來的履約成本有限,叮咚買菜、每日優鮮並不具備明顯的優勢,甚至每開一城就要額外建設配送體系,履約成本的上漲又需要不斷想方設法提升客單價,挑戰重重。未來的生鮮電商模式,前置倉模式作爲即時配送,可以滿足即時需求仍有生存空間,但或將坍縮成一種市場補充模式。

另一方面,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原住民無論是在流量、現金流都很難與巨頭抗衡。

互聯網下半場,任何玩家將流量視爲戰略資源,巨頭更是如此。而這次疫情,讓巨頭們看到了生鮮電商賽道的可能性,自然不會缺席。而他們所擁有的數億用戶和雄厚的現金流,註定生鮮電商賽道不是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中小玩家的主場。

以美團爲例,今年,美團不僅成立了優選事業部,宣佈進軍社區團購賽道,還整合了小象生鮮與美團買菜。在美團的Q3財報中,其已經砸下20億元。資本優勢足以衝擊叮咚買菜、每日優鮮建立的供應鏈優勢。

而在流量上,巨頭更是將給兩位原住民降維打擊。雖說叮咚買菜、每日優鮮背後分別站着阿里、騰訊,有些巨頭的流量扶持,但須知這不是後盾,十薈團、食享會的存在,反而坐實兩位原住民的種子選手的角色。而且,從總的流量生態來看,阿里經濟體用戶數量超8億,美團總用戶數量已超5億,拼多多用戶則已接近7億,用戶覆蓋面更廣。結合上文來看,月活不過千萬的叮咚買菜、每日優鮮在數量、覆蓋面都無法撼動巨頭。

未來,每日優鮮、叮咚買菜們的生存空間可能將逐漸萎縮,擺脫不了爲巨頭做嫁衣的命運。

作者:陳國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