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汽車市場競爭也是越來越激烈,尤其是自主品牌方面,競爭顯然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不斷有弱勢品牌被淘汰出局。在這種情況下,各大自主品牌都使出了渾身解數,其中有一些自主品牌廠家還推出了終身質保政策。很多人應該知道,工信部規定的新車質保最低標準是三年或10萬公里,而廠家敢在此基礎上提供終身質保,看起來確實還是挺有誠意的,不少準備購車的消費者就被廠家的終身質保政策吸引了。

汽車終身質保其實並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美好,它最大的貓膩就是你必須得去廠家指定的4S店保養,一旦有了其他汽修店的保養記錄,那麼廠家極有可能會取消你的終身質保資格。在這一條件的限制下,大多數車主都會乖乖地去4S店保養,相比於外面汽修店,4S店的保養費用只會更貴,有些甚至要翻倍。廠家提供終身質保服務,就是想要從你身上薅更多的羊毛,有些廠家更加雞賊,僅提供發動機質保,就想把車主捆綁在4S店做保養。

除了必須要去4S店保養之外,終身質保還有很多苛刻的條件,比如說你的車子只能用於家用,不能充當運營車,不能進行內部改裝,刷動力程序、改動進排氣系統、更換避震器甚至是改裝氛圍燈和音響系統都有可能成爲廠家拒絕終身質保的理由。此外,終身質保一般只針對首任車主,首任車主如果在用車過程中發生了重大事故,對質保件造成了損傷,那麼終身質保資格也會被取消。

滿足了上面這些條條框框後,真的就修車無憂了嗎?當然不是,不管是終身質保還是有時間期限的質保,都有一定的限制範圍,一般情況下只有發動機、變速箱、底盤三大件有質保,空氣濾清器、輪胎、離合器片、剎車片等易損件都不在質保的範疇內,這些零部件需要更換或者維修,還是得由車主自己掏錢。而且廠家基本上只管因材料或製造工藝引起的質量故障,解釋權全在廠家,廠家如果想要推卸責任,車主也只能喫啞巴虧。

對於整車或者發動機的終身質保,很多人錯誤地認爲這是汽車廠家對產品質量的自信,從而把終身質保和質量可靠劃上等號。其實,所有質保服務都屬於廠家的售後政策,它跟汽車的質量可靠性沒有半毛線的關係,真正質量可靠的車,從來就不需要用終身質保來證明自己,因爲它們有足夠多的底氣,你見過豐田和雷克薩斯有哪款車提供了終身質保嗎?只有那些骨子裏不自信的自主品牌,纔會把終身質保當成營銷噱頭,以此來誤導消費者!

自主品牌的進步我們有目共睹,產品質量確實越來越可靠了,但一些自主品牌推出終身質保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刺激消費,讓消費者選擇自己的產品,而並不是因爲產品質量好。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說,終身質保政策帶有一定的誘導性,它的宣傳作用要遠大於它的實際效用,大家買車的時候千萬不要被終身質保的字面意思所矇騙,保持理性的購車觀念,纔是避坑的關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