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虽然个头小,对土质的损害小,但是依旧不能长期不更换盆栽土,因为其中的有机质有限,如此的做法往往会一定程度上阻碍其正常地成长,致使其无法衍生出更多的侧芽幼崽,变成一大片。

所以,经验丰富的花匠都知道,养多肉,间隔上1、2年换盆土一次对加速长个、爆盆最有益。当然,若是多肉已经形成老桩盆景的话,则可在适宜土壤的环境下,等上3、5年换盆土一次,而且还需在换盆土的期间,将细节做到位,不然植株就会迟迟不服盆、长新叶。

因此,就给那些还在疑惑家里的多肉换盆后,迟迟不服盆、长新叶心存疑惑的花友解答下,你没发现的"细节问题"!

01猛灌水

服盆期间的多肉植物,其实就像人类的幼年期一般,对外界的需求并不高,而作为"胎房"的土壤里蕴含着其生命的基本所需,所以一旦多浇水,改变了原有的"安逸环境",多肉原有的根部就会慢慢地腐烂化水。

所以,在换盆土之后,没事不要随意地浇水,更不要让土壤一直维持湿漉漉的状态,通常半干的土壤,里面的气孔更多,含有的水分也足够多肉根部吸收和利用,所以"放任不浇水"才是帮助多肉服盆适应新环境的积极举动。

02晒多了太阳

多肉根部在未曾服盆之前,其根部尚未和土壤"融合"到一起,所以其消耗的大部分营养物质都来源于自身储备,因此,人们在换盆土后就积极地让其多晒太阳,多合成养分,然后根部作为"主要的营养供给站",其跟不上茎叶的节奏,就会致使叶子慢慢地褶皱。

所以,换完盆,我们需要给予多肉适当的光照,在不危害到其健康的基础上,每天维持2、3个小时的微弱光照,这样既能帮助其合成养分和色素,维持良好的状态,同时又不会加重根部的负担,致使其迟迟无法长出新根部,"扎根"到土里。

03手贱(喜欢扒拉土看看长没长根)

不少的新人在第一次叶插育苗的时候,往往都忍不住瞅瞅,想要知道自己种植下的幼苗有没有生根,同样绝大多数尝试换盆土的花友,也存在这样的心理,所以总是忍不住扒拉土壤看看植株的生根情况。而恰恰是这样的做法阻碍了根部的生长,延长了其服盆的周期。

04着急追肥催个

多肉植物成长需要养分的供给,但是养殖多年的人都知道,即使没有肥料的供给,只要土壤里的有机质丰富,则一点都不会影响到多肉的成长。然而,如今的市场经常能够见到各种宣传,好似不追肥就"虐待"了多肉植物。

所以,一些人在换盆之后,见到多肉迟迟不长就忍不住担心,是不是土壤的肥力不足,是不是肥料少了,所以急着追肥,从而再次给多肉根部造成"二次伤害",导致多肉株苗无法顺利服盆。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文案编辑】目海志园艺老李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