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雖然個頭小,對土質的損害小,但是依舊不能長期不更換盆栽土,因爲其中的有機質有限,如此的做法往往會一定程度上阻礙其正常地成長,致使其無法衍生出更多的側芽幼崽,變成一大片。

所以,經驗豐富的花匠都知道,養多肉,間隔上1、2年換盆土一次對加速長個、爆盆最有益。當然,若是多肉已經形成老樁盆景的話,則可在適宜土壤的環境下,等上3、5年換盆土一次,而且還需在換盆土的期間,將細節做到位,不然植株就會遲遲不服盆、長新葉。

因此,就給那些還在疑惑家裏的多肉換盆後,遲遲不服盆、長新葉心存疑惑的花友解答下,你沒發現的"細節問題"!

01猛灌水

服盆期間的多肉植物,其實就像人類的幼年期一般,對外界的需求並不高,而作爲"胎房"的土壤裏蘊含着其生命的基本所需,所以一旦多澆水,改變了原有的"安逸環境",多肉原有的根部就會慢慢地腐爛化水。

所以,在換盆土之後,沒事不要隨意地澆水,更不要讓土壤一直維持溼漉漉的狀態,通常半乾的土壤,裏面的氣孔更多,含有的水分也足夠多肉根部吸收和利用,所以"放任不澆水"纔是幫助多肉服盆適應新環境的積極舉動。

02曬多了太陽

多肉根部在未曾服盆之前,其根部尚未和土壤"融合"到一起,所以其消耗的大部分營養物質都來源於自身儲備,因此,人們在換盆土後就積極地讓其多曬太陽,多合成養分,然後根部作爲"主要的營養供給站",其跟不上莖葉的節奏,就會致使葉子慢慢地褶皺。

所以,換完盆,我們需要給予多肉適當的光照,在不危害到其健康的基礎上,每天維持2、3個小時的微弱光照,這樣既能幫助其合成養分和色素,維持良好的狀態,同時又不會加重根部的負擔,致使其遲遲無法長出新根部,"紮根"到土裏。

03手賤(喜歡扒拉土看看長沒長根)

不少的新人在第一次葉插育苗的時候,往往都忍不住瞅瞅,想要知道自己種植下的幼苗有沒有生根,同樣絕大多數嘗試換盆土的花友,也存在這樣的心理,所以總是忍不住扒拉土壤看看植株的生根情況。而恰恰是這樣的做法阻礙了根部的生長,延長了其服盆的週期。

04着急追肥催個

多肉植物成長需要養分的供給,但是養殖多年的人都知道,即使沒有肥料的供給,只要土壤裏的有機質豐富,則一點都不會影響到多肉的成長。然而,如今的市場經常能夠見到各種宣傳,好似不追肥就"虐待"了多肉植物。

所以,一些人在換盆之後,見到多肉遲遲不長就忍不住擔心,是不是土壤的肥力不足,是不是肥料少了,所以急着追肥,從而再次給多肉根部造成"二次傷害",導致多肉株苗無法順利服盆。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文案編輯】目海志園藝老李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