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象冒冒

9月9日,夏末秋初,廣州舉辦了一場直播主題的大型晚會。

這是快手今年的重頭晚會之一,8030萬人次觀看了這場不到4小時的直播,觀衆互動量超過120萬次。

與以往的活動不同,這場直播盛典晚會的獨家冠名品牌來自一家車企品牌——一汽-大衆捷達。

直播晚會與汽車相遇,可以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在這場晚會期間,一汽-大衆捷達獲得了6100條客戶線索。

這不是一汽的第一次“跨界”行爲。今年春節,身在疫情中心湖北的一汽紅旗經銷商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4S店的經營嚴重受阻。門店經理們,不得不去思考如何對沖每個月數十萬元的線下支出成本。

在品牌方的引導下,15家門店成立網銷團隊,開啓了直播間。對於初次進入直播間的他們而言,身份轉換是頭號難題。“沒有客戶互動的時候,不知道乾點啥好,面對鏡頭很尷尬,不知道該說什麼”。

在幾次嘗試後,既專業、又不乏口才的他們終於“摸清”了汽車直播的玩法。表面上,一個人在直播,實際上,要讓交易鏈條轉動起來,有賴於整個團隊的分工合作:一個人負責氛圍、一個人回答問題;至少一個人去邀約客戶、維護與新增客戶的關係,做訂單轉化。

開屏彈窗、網紅連麥,4S店小哥們快速完成了從導購到主播的身份轉化,短短一個月,一汽紅旗在快手的矩陣粉絲量就突破了百萬。

在今天,像月成交 20臺+、單人月集客超過200位這些疫情期間難以想象的數字,在小屏的世界已經成爲了現實。對於成本的憂慮,隨着“V字反彈”到來順理成章地結束。快手的一份官方資料顯示,快手平臺上汽車相關視頻內容累計播放量已經超過了100億,汽車垂類創作者數量也超過了14萬,覆蓋粉絲數5.5億。

某種程度而言,這些從汽車導購轉型爲賣車主播的小哥所經歷的,正是大多數汽車品牌面對的境況:剛開始接觸,往往水土不服;隨着對直播瞭解的深入,信心慢慢建立了起來。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

2020年初,疫情成爲了汽車行業突如其來的“黑天鵝”。大多數線下銷售渠道不得不停擺,經銷商門店客流量銳減,營業時間一再推遲。在此背景下,“線上自救”成爲車企、經銷商、4S店最重要的主題,沒有之一。傳統電商平臺、短視頻平臺、汽車行業垂直資訊平臺,都成爲了這場熱潮的參與者。

在這個過程中,短視頻直播平臺或許獲取了最多的矚目。一汽-大衆與快手的合作,就起於彼時。經過半年的打磨,上至品牌,下到經銷商、銷售員,大衆已經在快手搭建起了成熟的營銷矩陣。

單從快手來看,目前汽車類短視頻日均發佈作品數已經達到了6.5萬,日均播放量7.4億,日均直播的場次也達到了3萬,時長也長達3萬小時。

2020年,經濟下行,直播行業逆勢而上,一隻手機一盞燈,數萬從業者,經歷着從不熟悉、不看好,到接受、會玩,再到成熟、專業、個性的過程。一份來自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報告,印證了互聯網社交賣車的快速發展:從2020年1月到3月,直播平臺的看播用戶增長了6.1倍,人均觀看時長提升4倍,互動用戶的規模則增加了整整5倍。

今天,單看快手上的汽車相關視頻內容,累計播放量已經超過100億,汽車垂類創作者超過14萬,日均直播場次過3萬。對於平臺來說,品牌的湧入,注入了新的商業變現模式;對於汽車營銷而言,握手快手,也是深度數字化轉型升級的要求。

一系列數據似乎都指向了中國車市的“快手時間”。快手順勢而爲的開放生態,帶來了良性循環。但是,我們仍然可以繼續預設與發問:爲什麼更好、更適合的汽車數字營銷平臺是快手?

憑藉直播、短視頻賣車的互聯網社交平臺不止快手一家,但是,快手也許是最適合的那一個。

來看一個快手上汽車品牌的典型營銷案例:6月27日,江淮嘉悅在快手“雲上市”,他們聯合了官方快手賬號、5位快手汽車類主播,還有全國的接近1000個江淮經銷商主播一同開播,讓江淮嘉悅的上市在線上引爆。

這次聯合營銷的成績非常亮眼:直播累計觀看人次770萬+,江淮乘用車矩陣賬號單日漲粉16.5萬+,更重要的是當天江淮收集到意向用戶線索8838條。從流量曝光,到私域流量沉澱,再到後鏈路的銷售轉化,營銷的三個重要環節通過直播間一氣呵成。

11月5日,快手提交招股書,數據顯示快手的線上營銷服務收入過去三年分別爲3.906億元、17億元、74億元,2020年上半年則達到了逼近去年全年水平的71.6億元。營銷能力可見一斑。另外,今年上半年,快手的電商業務GMV也突破了千億大關——1092億。

互聯網企業常常被詬病的一點是,幾乎所有的利潤都來自於廣告,平臺就是坐在流量上收過路費的“收費站”。從這種觀點出發,快手拿出的數據可以說是“格外”健康了。

電商GMV高出營銷服務營收數倍,開心的不僅是投資人,更重要的是,快手向商家傳達出一種利好:在快手做生意確實可以有生意機會,能實實在在賺錢。

尼爾森曾對上百家在快手上有經營的商戶進行深度調研,結論也證明了這一點:48%商戶從快手上直接接到生意,42%在快手上年收益超過10萬,平均每個視頻可以帶來1068元收益。

商家們說,快手上的交易額,甚至能佔到自家總交易額的一半以上。

“好賣”,是對快手戰略實踐效果的驗證。一週前,快手一年中最重要的大會之一,快手磁力大會上,企業又深化傳播了一次戰略。便於閱讀,筆者直接提取兩個關鍵信息:一個是“全面打通公私域”,大致意思就是之前一直對商業化謹慎剋制的快手,對公域流量的商業變現一直極爲有限,但從今天開始已經全面開放,這意味着一片新的流量紅海已經打開了。

不以“過路費”爲善,大家一起共享超3億的DAU。這是快手的價值選擇。

還有一點,就是創造“建立在真實用戶連接基礎之上的電商交易與服務”的商業價值取向,轉許多互聯網公司抽象的“品效合一”爲“品銷合一”。

這裏有必要解釋一下二者的區別,“品效合一”的“效”籠統地裝下很多營銷結果,比如說粉絲沉澱、效果轉化等,很抽象。而“銷”顧名思義,就是實實在在地賣出去。這其實解決了一個怎麼用流量的問題:堅定地賣貨,把生意做大做強。

來看幾個案例。8月28日,東風日產和快手聯合舉辦“828老鐵團車節”,二哥評車、暴走老常、牛哥說車三位快手汽車垂類頭部主播開啓連麥,幫助東風日產高效觸達意向客戶,最終活動的直播觀看量和線索留諮都有了明顯突破。

另一個高效收集線索的案例是理想汽車。前不久,理想汽車聯合快手定製化了一套推廣方案,邀請快手頭部汽車主播來了一次直播接力,從線上推廣種草到線下探店拔草,實現了營銷鏈路的閉環,最終累計收集線索1500+。

我們可以再進一步發問:爲什麼快手如此有底氣?我們仍舊從車市場切入:這與汽車消費過程的決策構成、還有快手根深蒂固“老鐵文化”的“超能力”有關。

消費決策,一般分爲邊緣路徑決策、中樞路徑決策兩種。決定消費者採用何種進行決策的因素一般有兩個:價格,和產品差異化程度。價格越高、差異化程度越高的品類往往意味着更高的購買風險,這時,就會迫使消費者採用“中樞路徑決策”做出購買決定。

汽車單價很高,考量因子非常多,低頻大宗消費,是典型的“中樞路徑決策”。這意味着消費者在下手的時候,你要給他足夠的“心理籌碼”。

最有份量的一隻籌碼是什麼?就是信任感。有數據表明,我們在買車的時候,或者搞裝修、購買家居,首先要問的一定是有經驗的家裏人,其次纔是專業人士。

而這兩點都是快手關注的,甚至可以說是最擅長的。

在“專業”這塊,前文已經說到,快手打通了自上而下的鏈條。由於平臺材質的原因,短視頻、直播作品都具備足夠的呈現能力,汽車的賽道也有大量的核心玩家、大咖。這決定了快手能夠生產主題集中、觀點鮮明、現場感強的內容。

另一塊就是“老鐵”對於決策的價值。

快手的一大底層邏輯,是“信任”;人與人之間關係就是兩個字,老鐵,其實就是朋友。這二字代表着,你肯定我的生活,你就是我的朋友,不被地域和時間、年齡、身份等限制,我願意把你當作我的朋友、兄弟、家人。

這揭曉了快手上主播和粉絲的強信任關係。正是這份不分你我的信任,爲快手帶來了超高的粉絲粘性、超高的轉化率,讓許多真誠的網紅、許多認真做產品的白牌一路崛起。

在車市,這種信任關係同樣具有強大的消費驅動力。我肯定要買我“家人”、我homie推薦的東西,他們對決策的份量,遠遠勝過擦肩而過的銷售人員,和他們功利而機械的千言萬語。

和其他消費品一樣,隨着消費習慣的輻射,車市下行,習慣於高舉高打的汽車品牌需要找到新的市場,發掘新的消費潛力。今天,這種需求已經超越了傳統直營店、經銷商能夠飽和的範疇。

一個有趣的事實是——4s店的佈局正隨着時代而變化。五年前,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如今,不僅一二線城市,三、四、五線城市都是4S店的重要陣地。

從需求端,或者說用戶潛力看,快手因其特質,抓住了中國車市增長的非常藍海。

首先,妙在年齡結構的先天契合。資料顯示快手70%以上的用戶是90後,這恰恰是大多數汽車品牌關於潛在消費者的用戶畫像。CNBdata《2019小鎮青年線上消費洞察報告》調查顯示,85後、90後、95後三個年齡段的年輕人是三四線城市互聯網購車的主力人羣,線上購車人羣佔比過半。

其次,是地理上的輻射效應。隨着數據的公佈,過去盛傳“南抖音,北快手”、快手“下沉”等觀點,已經被證明是一種誤區,在這背後的事實是,快手擁有着超級廣袤的用戶地理光譜,輻射到了過去汽車品牌關注不到的“小鎮青年”。

對於小鎮青年來說,他們大多要解決的是第一臺車“剛需”問題。爲家裏買車,是爲了增加活動半徑和靈活性,提升家庭生活品質。因此,他們更加偏愛購買經濟實用、性價比高的國產品牌汽車。

不久之前,一份凱度發佈的《快手汽車行業營銷價值報告》顯示,在快手,用戶的購車意願對於這種事實的貼近。從數據維度來看,未來三年,考慮購買的汽車主要集中在20-25萬的SUV——這種車型正是新線城市消費者的剛需。

回到文章開頭提到的一汽-大衆,目前一汽-大衆已經在快手建立了區域賬號矩陣。從品牌官方賬號,到經銷商集團賬號,再到衆多銷售小哥的個人賬號,一汽-大衆的全矩陣粉絲量已經超過了100萬,而這,還只是一汽-大衆東北區入駐一個月的成績。

從品牌宣傳,到產品種草,再到留客諮詢,一直到最後的銷售轉化,汽車營銷的全鏈路轉化已經基本可以在直播間全部完成。

這是快手的發現:中國車市的潛力,絕不是一線城市的木秀於林,或者是強省會城市的虹吸現象。新線城市有着龐大的體量和極高的人口比重。那裏是中國商業的“水庫”,對於汽車市場而言,那裏是巨大的“隱形市場”。相較於北京、上海們橫亙的巨大的信息迷霧,新線城市的時空觀與價值觀帶有某種樸素的精緻。那裏的利潤,不是在高消費騰出“牙縫裏的肉”,而是與實際生活進步所需相連的、巨大的商業想象。

不管是白熱化競爭的一線城市新車市場,還是離新線消費者更近的全新市場,中國的汽車市場將迎來一批“超級”的商業系統。在全新的風口上,快手至少可以成爲這個超級商業系統的建立者之一——尤其是對於汽車行業來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