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是最古老、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为了传承和保护好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全市中小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意识,近年来,神木市文化馆本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坚持开展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全市广大中小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

近日,神木市信天游传承人贺文彪老师走进神木三中,向广大学生讲述了信天游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以及演唱技巧。讲述中,贺文彪老师还边唱边讲,声情并茂的讲述引人入胜,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一曲《船夫曲》将讲座推向了高潮,让广大师生领略到了陕北民歌优美的曲调和丰富的人文内涵。讲座结束时,贺文彪老师还向广大中小学生发出要乐于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号召。

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开展,让校园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场所,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孩子们更加了解信天游的传唱历史和文化内涵,让他们感受到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结构短小简洁,是陕北民歌曲调的一类,一般是两句一段,长的每首可达数十段,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信天游”属于把生活当艺术、把艺术当生命的陕北人,他们无论在放牧耕地,或是节日游乐,总要哼唱几句。或高亢嘹亮、热情奔放,或深沉质朴、苍凉低沉,它是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对于生活、生命的咏叹!广览陕北民歌的灿烂长河,其中最富特色、最具优美性的当属被誉为中国民歌之苑奇葩的“信天游”。它以数量最大、曲调最多、内容最广而独树一帜,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神木市文化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