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面前,自己什麼都不是,覺得自己的成就不值一提!

陳道明作爲金鷹獎最佳男主角,飾演過衆多文化戲、古裝歷史劇,可以說在文化領域耳濡目染,天天和“古人”打交道。

衆多小鮮肉面前,陳道明可以稱爲老戲骨。即便如此功力,他敬仰文化人的程度非常之高,用詞得當!

我們天天在講文化復興,講中華崛起。那麼,我們的文化到底是個啥?

這一點很多人是理解不到位的,特別是普及教育之後,大家認爲有文化就是上過學。

也有很多人認爲有文化就是讀過幾本書,等等理解,五花八門。

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先生有個表述比較中肯。

他認爲有文化不是有知識即可,我們當下的學生大都有知識,但是沒文化。

文化的意思:最通俗易懂的解釋就是運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識。

這個層面的文化就和我們普通學習知識大同小異,不同的在於運用。

也就是說,有文化是體現在我們日常行爲作風之中,和你本人的一切有關係。

陳道明說在文化面前自己什麼都不是,如果和那些文學大家相比確實恰當。

演戲是一種職業,是否有文化和演什麼戲沒有多大關係。特別是小鮮肉流行的時代,科技可以解決一切演技。

藉此來聊聊我們的文化世界裏,書法文化有多麼值得學習或熟悉。

在古代,可以說所有的文人都會寫字,都會熟悉詩書禮樂。這種千年的傳承便是文化的第一階段。

現代科技發展並不會影響你成爲文化人。科技是人類使用的工具,如果失去文化基礎的發展,則會倒過來,科技主導人類發展。

書法現在被很多機器人書寫吸睛,這是將幾千年古老文化體系科技化。

好處非常大,在於本被遺忘的一個國粹又出現在大衆視野之中。機器人寫書法真的是書法文化麼,是書法藝術麼?很顯然不是。

只不過將書法文化的表達方式進行了科技結合,並未影響人的主觀能動性。

也就是說,機器人可以幫我們寫字,節省一些成本,但是他們無法形成文化,只能形成知識。要知道,機器人書寫全是認爲編程錄入,即便有算法大數據支撐也是複製效果,難有感情因素。

如果我們將自己的文化感情拋棄,那麼科技就會引導人類。最起碼我們的傳統經典文化會被科技稀釋,最終成爲機器人的工具。

要復興中華文化,必須復興國粹,繼承發揚國粹才能持續保持高度文明。如果丟棄國粹只求物質文明,那麼最終文明只剩下半條腿。自追逐物質文明,缺失精神文明是當下我們的弊端,也是全球主要國家面臨的瓶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