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目前人口老齡化日漸嚴重,人口總量即將到達頂峯,遠期很可能會面臨“少子化”的危機,即生育率下降,幼年人口逐漸減少的窘境,專家建議放開三胎提高生育率,引發很多家庭的熱議。

前幾天看到一個上千條評論的網友自白:“我老公是福建人,公公婆婆是典型的重男輕女,在第一胎還沒未出生時我就和老公說,如果生的是女兒,你家如果說一句不好聽的咱們就別過了

生完第一胎後,婆婆和公公說還是來個孫子好。老公當時反駁別再封建迷信了,女兒兒子都喜歡,心裏想畢竟老公是向着我的就什麼話也沒說。有了一胎後被催生第二胎……後來和老公協商再生個孩子能和大寶做個伴,纔不管什麼重男輕女。

可生完第二胎還是個女兒,剛生完回到病房,公公婆婆說旁邊牀位生了個兒子在外面放鞭炮呢,還說生女兒不放。我依舊什麼也沒說卻記在了心裏,雖然公婆沒有明說但我也知道他們想要個孫子,畢竟生育權在我這裏經濟上又不依靠老家,堅決不會再生第三胎了,況且也沒有所謂的皇位要繼承。

實際生活中,還有的女性會面臨這個問題,尤其是生活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礙於老傳統,經濟又不獨立的女性,往往會被迫生兒子。還有些女性生育意願強,生完一個有經驗了再多生幾個,只要養得起就沒有關係。

如果這個問題落在你頭上,頭二胎都是女兒你會選擇生第三胎嗎?經過問卷調查:過來人總結,絕大多數人女性會面臨這3個問題,看完或許你心裏也有數了。

1) 老人傳宗接代意識強

老人和老人之間的“攀比”主要是家族興旺, 越是孫子成羣老人那股自豪感越強烈。平時也會經常和小輩唸叨“不孝有三,無後最大”,於是生孩子就成了過門媳婦的頭等大事。

在老人眼裏,這項傳宗接代的任務不是生了孩子就能功成身退,而是要生出兒子,爲整個家族奉獻,即使家裏沒有礦最終也會妥協。

2)生育後經濟壓力過大

自我國開放二胎政策後,大部分家庭還會選擇生一胎,極少數家庭會生二胎,生多胎的人更是寥寥無幾。

究其原因,最大的問題還是在經濟條件上,普通的家庭反應:生一個孩子如果是女兒還好,男孩的話還要娶妻生子,早晚有一天會被各種貸款(房貸、車貸等)跌成貧窮戶。

很多人會感慨:別看生孩子容易,可養孩子真的太難了!

3)生三胎的辛苦不是誰都能接受

家裏有礦有這個經濟能力的家庭,在頭二胎都是女兒後想要一個兒子湊成“好”字,也不能盲目追求需要綜合考慮,畢竟生三胎的辛苦不是誰都能接受的。

生過三胎的人表示:從27歲結婚後,整整用了10年的時間養育孩子,生最後一個還成了高齡產婦,身體恢復慢、體力不支、渾身不適還要照顧大寶、二寶、三寶,一直到大寶二寶都上幼兒園後,才身心放鬆一些兒,有點莫名的後悔。

所以,不管你是在選擇生三胎的路上還是生完三胎了都要做到不後悔。孩子是天賜的禮物,日後你會發現幸福要遠遠大於痛苦~

今日話題:你對“三胎開放”有哪些見解?不妨留言和我們聊一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