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爲日本首相菅義偉

近日,據媒體報道,菅義偉一覺醒來發現,中國在繼GDP大幅領先後,又在人才培養、製造業和農業3個領域超過日本,俄羅斯專家表示:這只是開始,對此有網友評論,那麼這些領域未來的發展又會如何呢?

日本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憑藉製造業等支柱行業,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一躍成爲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近20年來日本的經濟發展逐漸減速,甚至趨於停滯,其一是由於國內泡沫經濟的破裂,其二則是因爲在人才領域、製造和農業這三個重要領域,日本被中國甩在了身後。

圖爲製造工廠

由於經濟陷入困境,日本逐漸無法給各領域人才提供優渥的薪資待遇,再加上日本國內工作壓力太大,嚴苛的要求和頻繁的加班已經成爲了一種普遍現象,日本不僅對外來人才失去了吸引力,國內的人才也開始向外流失,相比而言,亞洲大國對於人才資源十分的重視,不僅提供理想的薪資待遇,良好的工作環境以及性能優越的儀器設備,還對各個國家人的各方面習俗都足夠的包容尊重,可以讓這些專業人才更好的發展前景。

圖爲來華的海外人才

日本製造原本爲世界所稱道讚歎,但也許正是因爲這樣,有些過於自負,以至於不願和他國交流,使得其國內的製造業逐漸僵化且失去了活力,再者經濟對於製造業的發展同樣意義重大,這給了極力發展製造業的亞洲大國趕超的機會,畢竟物美價廉且時常推陳出新的產品才更國際市場的青睞。

圖爲現代化農業

如果說製造業是日本的主場,那麼農業就是亞洲大國的拿手好戲,因爲其國內有着肥沃的土地,龐大的農民羣體,還有着雜交水稻之父等一系列的高水平技術人才,在不斷提高着國內農業的產量以及效率,而日本土地資源不足,且人口老齡化嚴重,勞動力十分匱乏,還易發生火山、地震等自然災害,日本農業還面臨着生產規模小以及不符合國情的經營方式帶來的困境,因此會被他國趕超一點都不讓人意外。

總而言之,日本及時查漏補缺爲時未晚,還有機會恢復當年的強盛,但想要奪回優勢地位是絕無可能的,因爲中國現今的成就只是一個開始,在國家的大力配合,以及國內人才的不懈努力下,還將取得更多的突破,有朝一日會在更多的領域走在前列,甚至於引領世界發展潮流,與各國合作爲民衆創造更加舒適便捷的生活環境,不管是哪個領域的發展都不該只爲自己的國家謀私利,再者懂得溝通才能避免故步自封,這值得世界各國學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