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一生中唯一一次到延安,是在一九四七年。老蔣來到延安後,在窯洞裏坐了半天。

事情是這樣的。

1947年3月,蔣介石糾集胡宗南、馬步芳、馬鴻逵、鄧寶珊等部共二十多萬人馬,從南、西、北三面,向延安大舉進攻。

敵強我弱,審時度勢後,我軍最高首長決定暫時撤離延安,轉戰陝北。

對此,最高首長說:“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蔣介石打仗是要爭地盤要延安,我們打仗是要俘虜他的兵,繳獲他的武裝,消滅他的有生力量。老蔣佔延安,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等他背上這個很重的包袱,我們再收拾他,他就要倒黴了。”

1947年3月19日,胡宗南的部隊佔領了空城延安。

之後,胡宗南大吹大擂,發虛假電報給蔣介石邀功,電報上寫着:“延安大捷,我軍經七晝夜的激戰,是役俘虜敵五萬餘,繳獲武器彈藥無數,正在清查中。”

蔣介石接報後,非常高興,隨即決定:到延安去,祕訪延安。

1947年8月7日上午,在蔣經國、俞濟時等人的陪同下,蔣介石坐着專機飛臨延安。

蔣介石到了延安後,胡宗南把他接進了延安邊區外交賓館。

8月7日下午,蔣介石在延安城內主持召開了旅以上軍官會議。

8月7日晚上,蔣介石與胡宗南研究作戰問題。

8月8日一大早,在大批軍、警、特、侍衛荷槍實彈的保護下,蔣介石等人在延安城裏瞎轉悠。

上午,在胡宗南、俞濟時等人的簇擁下,蔣介石來到抗大、楊家嶺、棗園、王家坪等地參觀。

在棗園,蔣介石終於看見了自己的老對手住過的那間窯洞。

蔣介石走進窯洞後,胡宗南對他說:“校長,您看,這窯洞與當地農民的窯洞沒有兩樣。地面是泥土夯實的,炕上鋪了一張木板。門窗是舊木頭做的,沒油漆。牆面剝落了,靠窗的那張榆木桌桌面坑窪不平,簡陋的牀是榆木釘的。旁邊周、朱和劉等人的窯洞,也是如此。”

蔣介石被震撼到了,感到十分震驚。在如此惡劣的生存環境,他(最高首長)是如何保持着旺盛鬥志,並有效地指揮着千軍萬馬在全國戰場上與裝備精良的日軍及國軍作戰、對抗,且接連取得勝利的?蔣介石在窯洞裏駐足良久,思考着這個問題。

蔣介石在窯洞裏坐了半天。之後,老蔣走出窯洞,發現院子裏有棵樹,旁邊有架紡線的紡車。

老蔣指着紡車問胡宗南:“他(最高首長)要這紡車做什麼?”

胡宗南說:“延安物資匱乏,據說這是他親自紡紗用的!”

由於國民黨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延安物資匱乏,爲了戰勝困難,延安軍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最高首長、周首長、朱老總、任弼時等人,都是紡線能手。

他親自紡紗?老蔣感到不可思議,搖了搖紡車,吱呀一聲,線斷了。老蔣一愣,搖了搖頭。

這時,一個老農民被帶了過來,蔣介石問道:“你見過他嗎?他跟你講過話嗎?”

老農民實話實說:“見過。經常見。他常買我家的棗,給了額(我)錢。說我家的紅棗好喫哩。”

蔣介石問:“他平時穿什麼衣服啊?”

答:“粗布衣,跟那些普通軍民一樣。”

問:“新的舊的?”

答:“舊的,打了補丁。”

問:“他穿什麼鞋?”

答:“布鞋、草鞋。 ”

老蔣又問:“他平時喫什麼菜?”

答:“常喫辣椒,茄子、南瓜、西紅柿,這些菜都是他自己的地裏種出的,他常拿這些來招待客人,或送給村民。”

問:“他有什麼愛好啊?”

老農民回答:“看書、散步、逗孩子、開會、聽匣子(收音機)。”

老蔣問:“他什麼時候睡覺?”

答:“聽說他晚上工作,早上睡覺。 ”……

老農民走後,蔣介石若有所思,一語不發,沉默許久。

胡宗南走過來說:“校長,請您回城裏用晚餐吧。”

離開棗園,蔣介石回到了邊區外交賓館。第二天,老蔣離開了延安。這是老蔣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來到延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