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嘩譁……清澈的水從水管順流而下,“今年的水還夠用吧?”都安瑤族自治縣隆福鄉葛家村第一書記陸正錄問村民蒙紹義。“這幾年水一直都夠用,現在又有集中供水,用水更不愁了!”78歲的蒙紹義邊回答邊用手划着滿缸清澈的自來水,臉上掛滿了笑容。

葛家村地處隆福鄉西南部,屬典型的大石山區,都安最高山——海拔1048米的拉甲山就在葛家村拉甲隊,當地羣衆把葛家村地貌戲稱爲“都安的西藏地勢”,全年只有地表水,千百年來羣衆都是望天喝水。除了地理原因,葛家村交通不便,集雨設施設備短缺,也是造成村民用水困難的重要原因。村民常用渾濁的水洗衣服、洗菜、做飯,一遇乾旱季節,地裏顆粒無收,給當地百姓帶來了極大的生存挑戰。

“那時候,田全部都是‘望水田’,土地的顏色都是白花花的,地裏沒有一點生機。”葛家村小學退休老師葛慶榜回憶道,“地裏太旱了,種不了糧食;即使種上,也沒法存活,枝芽還未伸展就已經開始乾枯。”

“慶榜馬幫”隊員們正在往馬背上裝水。作者供圖

“慶榜馬幫”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誕生的。2009年2月初,葛慶榜開始組建馬幫爲葛家村的缺水地區送水。葛慶榜是“慶榜馬幫”的組織者,馬幫以他的名字命名。當時他一提出這個想法,有馬匹的村民紛紛響應,馬匹數量由剛開始的8匹馬,最多發展到25匹馬。馬幫裏年紀最大的是60多歲的老人,年紀最小的有9歲的孩子,“慶榜馬幫”擔起了用馬匹爲高山上、邊遠羣衆送水的重任。

運水的馬幫隊走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作者供圖

龍平隊是隆福鄉葛家村19個村民小組之一,2009年龍平隊雖未參加“慶榜馬幫”送水,但當時龍平隊羣衆也自發組織馬幫到隔壁山弄馱運飲用水。“2009年以前,每年11月至次年2月,我們隊就缺水,本來是用來馱運地裏種植物的馬,這期間又多了一項工作,就是翻越後山到水源地馱運生活用水,每次兩桶50公斤裝的塑料桶,行程3公里,來回一個多小時。”蒙紹義說道,回憶着十多年前的事,淚水早已溼潤了這位78歲老人的臉頰。

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都安大力實施飲水戰役,龍平隊羣衆不管男女老少,在上級各部門的指導下戰險山、鬥惡水,向絕壁要天路,把一包包水泥、一塊塊磚頭、一條條鋼筋運往大山。對於施工難度大,無法施工的水櫃,葛家村委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組織鄉幹、村幹、公益性崗位、護林員以及建築施工隊等組成突擊隊,分組包車到施工點進行突擊施工,確保施工難點迅速得到解決,在羣山峻嶺之中建起了一個又一個嶄新的水櫃。

集中供水。作者供圖

近年來,龍平隊建設水櫃10個(1個大水櫃,9個家庭水櫃),水櫃容量總計810立方米,常年存水量300~650立方米,配套淨水設施完備齊全,建設有完好的引水管道從水源處引水到集中水櫃,制定集中供水管理制度,落實集中供水管理員。爲防患於未然,鄉政府採取送水措施,給葛家村採購了一套完備的抽水設備,確保龍平隊羣衆在乾旱枯水季節也能有足夠、乾淨、安全的飲用水。

看到自來水到家,羣衆喜笑顏開。作者供圖

“記得水引到各家各戶的那天,村裏的小孩都回來了,每個人的心裏都樂開了花,這是我們第一次享受到水源引到家的大喜事,大家比過年還開心。”龍平隊村民蒙紹田說。

水管接到龍平隊各家各戶,清水引到了羣衆心坎,滋潤了百姓心田,更潤溼了瑤山的每一寸土地。

“慶榜馬幫”組織者葛慶榜老師一邊翻開“2010年河池市防汛抗旱救災工作先進個人”紅色榮譽證書一邊說:“現在羣衆生活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道路全部硬化,房子都是磚混結構,每個隊都有集中供水,集雨棚、抽水泵、水源地引水管、水櫃加蓋、淨化等設備設施齊全,羣衆更加安居樂業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