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六村普查指导员朱春波。

“普查元老”张如定(左二)对年轻“两员”传帮带。

海南村普查员王春红(左前二)。

西宅村普查指导员朱爱华(左二)。

咸祥镇积极营造七人普宣传氛围。

■本报记者 鲍婷婷 通讯员 顾一伟

一张工作证,一件红马甲,一部手机。

他们放弃休息时间,走进千家万户。

他们挨家挨户敲门,不厌其烦重复做着同一件事情。

他们是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付出辛苦劳动的普查员。

从10月11日入户普查以来,不管是寒气来袭还是夜幕之下,群众总能看到他们用脚步“量”出时代大数据。

在精准推进上 完善“责任链”

咸祥镇全镇19个行政村(社区、渔工商),人口分散,普查环境复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开展以来,该镇高度重视,周密安排,按80-100户为一个普查小区的要求,实行挂图作战,倒排时间,开展“地毯式”普查工作,统计国力,普查国情。

咸祥镇成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各村(社)也分别建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咸祥镇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以制度建设保障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建立调度机制。区级建立联镇制度,镇级建立联村制度,设立普查办公室周例会、镇领导每月听取汇报、镇村全天候值班等工作制度,全面确保七人普各项工作按时间节点严格落实、有序推进。

建立督查机制。每个镇领导结对一个村,实行分片包干,及时掌握各普查区的进度和存在问题,每个普查区明确一名人普工作联络员,点对点加强对各普查区“两员”选聘、划区绘图、入户摸底和短表、长表登记等工作上的联系沟通和业务指导,督促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特别是进入10月11日摸底阶段,咸祥镇人普办每天对各村的入户登记进度进行通报,要求各村对疑难问题及时汇总上报,由区镇两级人普办答疑解惑。

建立联动机制。根据“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的组织实施原则,咸祥镇打造多方合力、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该镇结合区域实际,专门成立咸祥中学普查区,在学校组织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知识宣传活动,全校师生均参加了此次活动。宣传活动上,由学校德育处老师普及知识、各班主任组织主题班会,进一步增强了师生们的统计法意识,并通过“小手拉大手”,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建立奖惩机制。咸祥镇与各村签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目标责任书》,将人口普查工作列入各村年底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作为年度评定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在人员落实上 提升“战斗力”

挨家挨户进行人口普查,落实的关键还是在普查队伍上。基层农村工作人员数量少、任务多、老龄化现象严重,普查员、普查指导员按照繁杂的要求开展细致普查比较困难。同时,他们还面临电子化数据采集、普查对象自主填报、与部门行政记录比对核查等新技术新方法的挑战。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不重不漏不错不虚,咸祥镇统筹、全员发动,在人员选优配强上下功夫,专门组建了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可靠的普查队伍。这其中,有不少是富有群众工作经验、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和网格员。

目前,咸祥镇设立7人工作专班,负责普查组织与实施中重大问题的研究与决策;组建“两员”167人,其中指导员23名,普查员144人,具体负责普查工作的入户统计。

为建强这支队伍,咸祥镇在区一级对镇人普办人员进行培训,再分片、分类、分组开展全员培训,重点围绕“两员”承担的工作责任和任务、软件操作和指标填写进行专门辅导,通过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现场教学等多重手段,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在所有培训完成后,还要进行现场测试和题目讲评,做到“教”“学”贯通,“学”“测”结合。目前已有170余人次参加培训,测试率和通过率均达到100%。针对集中培训后的“个性化疑问”,该镇及时进行面对面、点对点、手把手指导,保证在岗人员业务知识精通熟练。

在氛围营造上 打出“组合拳”

为确保人口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咸祥镇不断创新宣传工作思路,多措并举助推人口普查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在载体上突出一个“多”字。咸祥镇制作“听阿拉”系列音频,全部用宁波话录制,深入浅出向大家生动讲解普查的时点、对象、内容等。充分发挥会议、宣传栏、电子屏、微信群等各类宣传载体优势,结合鲜活咸祥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传播手段以及喷绘、主干道旗幔、宣传横幅、展板、海报、折页等传统宣传手段,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深入宣传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和要求,引导广大普查对象依法配合普查,为普查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舆论氛围。

在范围上突出一个“广”字。要求每个村从实际出发,结合各种文体活动,利用文化礼堂、说事长廊等阵地深入宣传,其中宣传条幅不低于2条,宣传单、彩页不低于100张。通过媒体宣传,强声造势,全方位、多层次、广角度使社会各界了解人普工作、支持人普工作、配合人普工作。

在模式上突出一个“新”字。创新人口普查宣传互动模式,合理利用村、社网格化精准管理优势,充分发挥网格员对辖区居民的高认知度,使人普宣传工作既有“面”的覆盖,又有网格“点”的精准,真正使咸祥镇人普宣传工作做到“点”“面”结合,同时也借助普查宣传使网格员和居民之间形成有益的互动,进一步增加人普宣传工作的“附加值”。

听,人口普查背后的故事

在咸祥的大街小巷、田间乡村,有167名人普“两员”走进千家万户,开展人口登记工作。在社区,他们走街串巷;在乡村,他们跋山涉水。白天不在家的住户,白天预约,晚上开展入户登记;工作日不在家的住户,预约周末上门登记;普查员们往往加班到深夜才回到自己家中。他们每天迎着朝阳出门,伴着月色而归,为咸祥增添了一抹靓丽而生动的风景。

宁可多跑几趟,不漏一房一人

朱春波是咸祥镇咸六村的一名人口普查指导员。他负责的区域租户多,人员杂,因此他每天起早贪黑奔波于每家每户,数月来周末从未休息过。虽然辛苦,但是他觉得能为人口普查尽一点力,苦点累点也高兴。

一般来说,人口普查有三大要点:画地图、查房子、数人头。朱春波是本地人,他对辖区内的区域分布已是相当熟悉,为了让电脑绘图更加精准,他不惜开启“暴走”模式。他说:“人口普查是细活,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大意。”

在朱春波看来,普查指导员不能错,否则普查员就容易跟着错。他说:“要让人口普查员拿到一张示意图,就能清楚地定位到具体位置,能够找到普查地点。”

咸六村的一处边界,与多村交叉,地理位置十分复杂。朱春波一次次用手工画图,一次次到现场确认每一幢房子的归属地。为此,他足足跑了十几趟,反复确认无误才使用电脑绘图。

白天奔波,晚上电脑绘图,成了当时朱春波的常态。精准细致的绘图工作也得到前来调研的省统计局相关人士的好评。

附近村普查员因不擅手机和电脑操作,临近最后期限还未完成任务,朱春波连夜赶到该村帮忙,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多。查完房子数人头,最难的便是清点外来人口。“他们来咸祥打工,经常是早出晚归,统一普查的时候都遇不到。”对于这样的租户,朱春波就采取“守株待兔”的办法。

“有一户湖南人,我接连去了四次才碰到。”朱春波说,第一天下午去了一趟、晚上去了两趟都没碰到。第二天,他起了个早,六点左右就去敲门,这才顺利作了登记。

高效率的秘诀:把工作做在前

“您好,我是西宅村人口普查员朱爱华,想问一下您在家吗?没在家是吧,那您什么时候回来呢?需要了解住户的基本情况、个人基本信息,还有人口流动状况、就业状况、婚姻状况等信息。哦,下班回家是吧?好的,那我晚上过来。”西宅村人口普查员朱爱华,在咸祥镇人普工作中出了名的“效率高”。

“我是西宅村人,对本村居住情况比较了解,今年疫情期间,借着人员摸排、数据调查的机会,又进一步了解了外来人口的居住情况。”朱爱华说,西宅村划分了5个普查小区,他所在的普查小区共有998人,每个阶段的普查,他都“快人一步”,他告诉记者,提前做准备,是他的普查小技巧。

之前的入户摸底阶段,他挨家挨户敲门,把每户居民的基本情况都了解一遍。朱爱华总会为下一步工作做铺垫,告诉居民,下次还要进行短表登记,需要户口信息、实际居住人数、住房面积、文化程度等信息,又快又好地通过了区人普办组织的户籍比对和空户情况抽查。

朱爱华说:“我们村不少子女都在外求学、工作,父母只知道在某个城市,详细信息大多不清楚,我就在第一次上门的时候让他们问好,第二次登记就顺畅了,否则还要跑一趟。”

最让朱爱华印象深刻的是荣安·桂语嵩江的建筑工地普查,人口流动性极大,每次去普查人数相差甚大,前前后后跑了十几趟。到了正式普查的时候,朱爱华和其他两个普查员直接驻扎在工地,在工地食堂、宿舍,抓紧一切时间作登记,并耐心解释、劝说,三个人花了两天时间完成对百来人的登记。

用真心换真情,零差错通过验收

11月19日,区人普办对咸祥镇人口普查短表登记工作进行阶段质量验收。检查人员抽取海南村03普查小组,结果各项数据均为“零差错”。

电子台账工整、数据精准、入户有亲和力,负责海南村03普查小组的普查员王春红的工作得到居民的充分认可,也受到检查人员的高度肯定。

王春红2009年进入海南村工作,至今已逾10年,她在普查时常常以聊家常入手,更有人情味,看似问得慢,却能引导对方把家中每个人的情况都讲一遍,省去了反复询问的周折。

“最早完成的是户口在本村的村民,因为他们在家时间比较多,大多是老年人。然后是住出租屋的和早出晚归者。”王春红说,在村里工作多年,家家户户的情况她是“门儿清”,但为了保证不出错,她还是挨家挨户上门登记。

普查工作最难的要数“把门敲开”。这个难题在王春红这里不算难题。

作为村干部,王春红在几年前就建立了一个外来人口微信群,将居住在海南村的外来务工人员汇聚在一起,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平时有一些民生小消息,比如公交车线路开通、哪里在修路、哪里可以看戏等,我都会在群里通知,他们有需求我也会尽一切努力帮助解决。”

正因如此,王春红入户登记前,不需要一个个找电话、打电话,只需要一个微信,就能预约好上门时间。

王春红也有遇到“卡壳”的时候,一处老房子来了位新租户,王春红去了好几趟都没“逮到”,打了电话也没接,从附近邻居处得知新租户姓潘,来自贵州铜仁。这时,她想到微信群里的小潘也是贵州铜仁,便联系了小潘。恰巧,小潘说她的父亲告诉她,电话里有好几通陌生号码,原来新租户就是小潘父亲,通过小潘,王春红很快找到了潘父。

在咸祥,还有很多这样的普查员,他们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舍小家为大家,加班加点,奔走在咸祥的各个角落,用“足迹”记录数据,“践行”大国点名。

来源:鄞州日报

申明:本文版权归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