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10日,距今已經過去整整十六年。有個男人在35秒內拿下13分,帶領隊友逆轉翻盤在當時不可一世的馬刺。

麥迪說:“我很感激我們做到了。”

我想說:“我們也很感激,就因爲這35秒鐘,無數人愛上了籃球。”

麥迪還說:“那些先走的觀衆,他們錯過了一場偉大的盛宴。”

我想說:“晚來的看客們,就由技巧君,帶領你們重回十六年前,馬刺VS火箭,最後44秒。”

此刻,時間僅剩44.2秒,火箭68-76馬刺。

豐田中心中場觀衆陸續離場,火箭隊員們士氣低沉,毫無生氣,馬刺球員也已經放鬆了警惕,防守端站位已經不再那麼嚴謹。

那又怎麼樣呢?44秒落後8分,除非籃球之神下凡,否則,沒有任何翻盤的可能。

鏡頭掃過麥迪,他難得的睜大了平時總是睡眼惺忪的半月眼,若有所思的看了看籃筐,那不可一世的樣子,突然給我一種感覺。

籃球之神,真的來了。

麥迪邊線接球,繞掩護甩開防守人,三分線外直面籃筐,一套動作行雲流水,鮑三叔還未做出反應,籃球已然入袋。

此時,時間僅剩35秒,倒計時,正式開始!

馬刺球員穩穩命中兩記罰籃,球權再度轉換。

麥迪借姚明掩護,點起鄧肯,靠上去出手,三分打進,還要加罰!三名超巨一臺戲,今晚,T-MAC是絕對主角。

火箭繼續戰術犯規,鄧肯毫不手軟,輕取兩分,比賽時間,還剩16.2秒。

對手不愧是馬刺,佔據巨大領先優勢的最後關頭,球員們竟然未出現任何紕漏。

火箭隊罰球險些五秒違例!又是麥迪在兩人包夾下高高躍起,接到隊友發球,運球至三分線直接幹拔三分命中!

主場球迷齊齊振臂高呼,老辣的波波維奇看向記分牌,馬刺80-78火箭,時間剩餘11.2秒。

無數球迷如海水退潮般湧回球場,似乎他們已經預料到了,接下來將見證的神蹟。

德文-布朗運球倒地,麥迪上演致命搶斷。時間一點一滴跳動,麥迪一條龍殺向對手半場,皮球如夢幻般的劃出一道彩虹弧線,穩穩落進框內。

馬刺80-81火箭,這一戰,是火箭隊贏了。如果真的有籃球之神,這35秒,一定是他打球的樣子。

自那以後,“35秒13分”成爲了我寫作文的保留曲目,百用不膩;十六年間,我曾數次在搜索引擎上打開“35秒13分”的視頻,百看不厭。

屬於麥迪的時代,也在那35秒中後,徹底開啓。每個野球場,總有個小子愛模仿着他的罰籃動作,一邊出手,一邊高喊着:麥迪!

球場上偏愛幹拔的小夥越來越多,他標誌性的單手持球,一度成爲一代人心目中,最帥的籃球動作,還有他那習慣性的剪刀腿,你敢說你身邊沒有人模仿過?

遺憾的是,一個將得分爆發力演繹到極致的球員,高光如流星雨般璀璨,落寞卻像盛放後的焰火,只留寂靜夜空。

見識過他打球的人,無一例外地認可他的實力。科比視他爲最難防守之人,阿杜稱他爲人生偶像,而詹姆斯每每提到他,便不禁回憶起曾經與之對位的刺激。

只可惜,人的身體終究無法承擔神的天賦,患有“先天性脊柱缺陷”的他終究沒能把天賦完全兌現。

35秒13分,是麥迪用盡一生運氣演繹的浪漫,更是一代球迷銘記心中的夢幻。

有些英雄註定悲情,或許他不曾站上聯盟之巔,但那些縱橫沙場、屠戮神魔的輕狂歲月,有過一次足以慰生平。

這就是麥迪,活在傳說中的人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