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评一评KTV当中男生最喜欢点的歌,可能有不少人都会想到《精忠报国》。歌词“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一响起,许多人都能够跟着来上一段。为什么这首歌这么受人欢迎呢?无非是因为这首歌与这首歌背后的岳飞充满着浓浓的爱国情怀罢了,少年热血,谁没有一点儿“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的热血呢?

而“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是传说中“岳母刺字”在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的背后刺下的四个大字,他的母亲正是用这样一种方法,来时时刻刻激励岳飞要为国尽忠,为华夏天下人尽忠。所以终岳飞一生,他都在“精忠报国”,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挠他。哪怕是皇帝对他百般阻挠,他还是一路把金兀术打得怀疑人生。

最后,为了南宋百姓能够安定的过日子,从战乱当中恢复过来,他放弃了推翻赵构统治的机会——他是有能力做到的。但是当时宋朝强敌环伺,他如果再起兵造反的话,那可能南宋将会陷入更大的分裂和割据当中,毕竟当时天下的猛将很多,并不是他一个人而已。如果他一人造反,毕竟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可不会看着他一个人称帝。

最终,1142年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在风波亭被杀死。岳飞的死,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年悲剧,也是我们历史永远的痛楚。但是也正是他的死,换得了他精忠报国精神的万古长青,使得千年之后,人们仍然被他的精神所激励,奋勇报国。不过,不为人知的是,岳飞背上刺的并不是“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们念错了数百年。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这在传统的儒家社会是一条真理,不过作为 一个宋朝的武将,岳飞在身上刺字倒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宋朝的武将地位非常低,即便是到了岳飞、狄青这种地步的武将,地位在文官眼中仍然是不屑一顾的。同时,宋朝军中有大量的士兵都是被刺字的罪犯。《水浒传》当中写道:

“就此日府尹回来升厅,叫林冲除了长枷,断了二十脊杖,唤个文笔匠刺了面颊,量地方远近,该配沧州牢城。”

在宋朝,像林冲这样的罪犯,首先就是在他们的脸上刺字,这其实是一种羞辱。因为当时的主流思想就是只有低等的番邦人才会在身上刺字,而中国人在自己身上刺字则是很丢人的。但是,对于囚犯来说,文官当然会这样羞辱他们了;刺完字之后,如果这些人犯的不是该死的罪,多半就会像林冲一样被刺配充军。

所以宋朝的士兵当中,有大量的士兵身上都有刺字。在宋朝军营这个特殊的环境,刺字反而成为了一种“主流思想”和流行事件,因此岳飞在身上刺字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因为他也是宋军的一员。不过,岳飞身上刺的字并不是“精忠报国”几个字,而是另外几个字。《宋史本传》当中说到:

“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宋史本传》是元朝人写的,岳飞与元朝没有任何恩怨情仇,所以他们倒也不会对岳飞进行太大的篡改,记载应该是可信的。根据这个记载,我们知道,岳飞背上的字应该是“尽忠报国”四个大字,而不是“精忠报国”四个大字。那么,为什么“尽忠报国”最终变成了“精忠报国”呢?

原来,当时岳飞在对金作战的过程当中屡战屡胜,使得赵构也不得不对岳飞“表示”一下。而赵构其实是不喜欢岳飞的,他早年被金国扣留,与金国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所以他一直害怕岳飞把金国逼急了,金国把自己的把柄抖落出来。所以赏赐其他实实在在的东西他也不愿意,于是就随手写了一面“精忠岳飞”的旗帜交给岳家军。

而岳飞死后,在民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加上当时的文人的渲染,岳飞的故事变得家喻户晓。但是由于演绎的故事各有差别,所以人们在流传的过程中,难免会把一些东西弄混淆。“精忠”与“尽忠”二字在读音上十分相近,加上“精忠”二字是皇帝给的,比“尽忠”要更“高大上”,所以人们渐渐地就把“尽忠报国”变成了“精忠报国”。

不过,不管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岳飞的爱国精神、天下情怀是所有人都不能否认的,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相关文章